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初秋长春褪去了夏日的炎热,丝丝清凉的微风吹拂着城市的各个角落。8 月 24 日,许久未见的老友「精」英论道精神科青年医生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议围绕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相关的生物学机制、诊疗和心理治疗等方面展开,来自长春市第六医院的张延赤教授和桑红教授受邀担任会议主席,多位国内精神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最舒爽的季节,在最美的长春」。我们话不多说,接下来邀请各位共同来回顾本次会议内容的精华荟萃吧!
与时俱进,浅谈抑郁症生物学机制新进展
首位出场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胡少华教授,胡教授带来的讲座题目是《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进展-2019》。胡教授提到,ICD-11 中,抑郁症的分类出现了新的变化。此外,近些年,关于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研究也有了新进展。有研究报道了 102 个抑郁症的遗传位点,同时指出前额叶皮层在抑郁症发生中的起重要作用。另有文献报道,抑郁症、人体健康相关因素以及炎症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有学者在抑郁症相关神经环路的研究中发现抗抑郁剂引起的棘突形成可以持续逆转前额叶神经环路的异常,例如氯胺酮可以逆转病理过程,其主要作用为挽救减少的树突棘和恢复多细胞整体活动。
最近也有一些治疗抑郁症的新药上市,如:艾司氯胺酮、Brexanolone 等。更多抗抑郁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也被陆续发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出现。ICD-11 的更新,近年来抑郁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抑郁药物研发创新,都显示了我们对抑郁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未来在战胜抑郁症的路上,我们会有更好的成果出现。
革故鼎新,ICD-11 焦虑障碍更新内容解析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邵春红教授为我们介绍了「ICD-11 焦虑内容更新」的相关内容。鉴于目前精神疾病领域学科的高速发展,ICD-10 已日渐难以满足治疗的需求。在此背景下,ICD-11 应运而生。与 ICD-10 相比,ICD-11 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例如,ICD-11 首次采用电子版本、组织框架改变、基于新认识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组、精神障碍章节的大幅度更新等。
在焦虑障碍方面,相较于 ICD-10,焦虑障碍的更新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变化、诊断原则以及鉴别诊断的变化、特定疾病具体诊断标准变化等三大方面。而且,为了更为贴近临床工作,ICD-11 在焦虑障碍的分类方面的内容也做了修改,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症,分离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等疾病的定义或归类出现变化。WHO 收集了 13 个国家的医务人员对 ICD-11 的使用反馈,大部分医务人员均表示 ICD-11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最后,邵教授表示,目前中文版 ICD-11 已经发布,希望我国临床医生尽快熟悉和投入应用,也希望 ICD-11 可以为精神医学领域的学者带来帮助。
寻根究底,躯体疾病共病焦虑障碍治疗需要理性分析
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忠纯教授带来题为《焦虑障碍与躯体疾病》的演讲。刘教授谈到焦虑障碍伴发躯体症状是很常见的,焦虑障碍也通常会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吞咽困难、腹泻、尿频等。因此有的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只关注躯体症状,忽略了焦虑症状。同时,焦虑障碍也会影响患者躯体症状甚至躯体疾病。例如,恐惧反应会引起内分泌反应。通过杏仁核激活 HPA 轴导致皮质醇水平的升高、HPA 轴的持续激活及皮质醇释放增加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冠心病、2 型糖尿病、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焦虑症状也有可能是躯体症状的早期征象,多种躯体疾病均可早期表现精神症状。
焦虑障碍还会加重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使治疗的复杂化,影响康复;同时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依从性。因此,焦虑障碍和躯体疾病二者常常相互影响。在躯体疾病共病焦虑的治疗中,需要精神科和其他科室共同参与,医生和家属需要多倾听、安慰、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希望,加强医患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性化地给出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因「病」制宜,心理治疗也要对症下「药」
最后,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石川教授压轴出场,带来了《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循证依据》的分享。石教授提到,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CANMAT 2016 年抑郁症心理治疗指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关系治疗(IPT)和行为激活治疗(BA)可作为抑郁症急性期的一线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其疗效可能优于单独治疗。
心理治疗在选择以及实施中需要侧重患者的特点来考虑,这样才能做到因「病」制宜。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案应根据治疗有效性、治疗质量、可及性和患者偏好进行选择。之后,石教授还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行为激活和正念认知治疗等治疗方法和每种方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使大家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论道经典,群英汇聚
本次研讨会的对话讨论环节,邀请到张延赤、李毅、张云淑、寻广磊四位位教授作为嘉宾,针对「抑郁伴焦虑的临床诊疗痛点」以及「推进分级诊疗惠及患者」两大话题展开讨论与沟通交流。专家表示,抑郁伴焦虑可能是精神疾病共病中最难治疗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治疗难度大、预后难以把控等,患者在治疗时也会出现依从性差的情况。因此,在诊疗中更需要医生早识别、深入挖掘患者的真实情况。尽量选择能够兼顾两者的药物和手段来进行治疗。另外,分级诊疗目前仍旧处于初级的阶段,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这离不开每一位奋斗在精神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努力。精神医学未来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前景依旧很光明。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精英汇聚长春城。本次研讨会到此又要与您依依不舍地话别了,但是精神事业的发展不会停歇,「精」英论道学术平台会不断推陈出新,与您携手共筑精神医学领域沟通的桥梁。
往期回顾:
拜水太湖,问「道」无锡——记 2019「精」英论道研讨会无锡站
聚焦「精神分裂症」,群策治疗研究 —— 记「精」英论道 2019 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