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与双相障碍患者疾病的严重症状、早发、较多的共存病和较高的自杀率有关。但是,未有报告说明儿童期虐待与认知方式的联系。
为了检测认知因素和童年期生理、性虐待间的关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精神医学系的Tania Perich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方式与童年期遭受的性虐待或生理虐待无关。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bipolar disorders杂志上。
基于DSM-IV诊断标准,研究纳入157名双相障碍I型或II型患者,对他们的童年期性虐待和生理虐待的临床特征和应对措施进行评估。使用自评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抑郁症状的应对措施、焦虑和应激、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抑郁情绪的回应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74名患者报告曾遭受过性虐待或生理虐待。那些有性虐待或生理虐待的患者更有可能报告自伤或自杀意念,并且应激评分较高。具体来说,遭受过性虐待的患者更易患单纯恐怖症,有自杀未遂以及因抑郁症而住院治疗的情况。在校正了当前的严重性情绪后,童年期遭受过性虐待或生理虐待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相比,认知方式的应对措施无显著差异。
从该研究来看,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方式与童年期遭受的性虐待或生理虐待无关。应激可能是心理干预的重要目标,考虑到遭受过性虐待或生理虐待的患者自杀未遂的可能性较大,应对这类人群给予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