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沉重,有很大比例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在英国,约有 1/6 的成年人符合某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但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对于那些及时就诊的群体而言,大多数人接受的治疗策略多是药物方案,心理治疗手段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干预作用。然而,已有大量证据显示,实证支持的心理疗法实则是诸多精神障碍下属病种(特别是焦虑障碍)收效最佳和患者依从性最好的治疗方案。
虽然心理疗法有其诸多优点,但临床上的普及应用现状仍不尽人意。一方面,心理疗法的具体收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疗师个人技能水平,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心理疗法的治疗作用,治疗师必须严格按照实证支持的治疗步骤。此外,心理治疗绝不是简单的晤谈,真正能够使患者最大受益的心理疗法还必须包括在现实情境下治疗师对患者的直接教育和训练,这正是目前大多数治疗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到的一大层面。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有着较好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这一技术向医学的积极融合将为患者体验更佳的心理治疗手段的产生提供推力。首先,VR 技术不仅能够使自动化心理干预成为现实,其次,以硬盘为载体的信息存储形式将极大的减轻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经济负担。除了以上优点外,VR 还可以帮助治疗师达到对患者现实情境的即时心理干预。
过去的一些研究使用的 VR 心理治疗技术仍需心理治疗师的参与,属于 VR 辅助的心理治疗办法。VR 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病学界的第一次应用是在恐高症治疗中,1/5 的人一生中出现过对高度的莫名恐惧,1/20 的人可达到恐高症诊断标准。一项样本数量为 33 人的研究将受试分为两组,两组受试分别接受治疗频率同为 3 次、治疗时长均为 1 h/次的常规心理治疗或 VR 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收效几近一致,VR 组治疗效果维持时长可达 1 年以上。
为了探究无治疗师参与的 VR 心理治疗技术在恐高症治疗方面的实际效果,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的 Freeman 教授做了一项单盲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8 年 7 月的 Lancet Psychiatry 中。
研究通过在英国牛津发布的广播广告招募有恐高症的 18 岁以上受试,使用高度演绎问卷(Heights Interpretation Questionnaire,HIQ),以量表评分 29 分以上为标准筛入受试 1:1 入组,两组分别接受设置同为 2 至 3 次/周、总计约 6 次、每次持续时长约 30 分钟的常规心理治疗或 VR 自动化心理治疗。研究分组对在每个时间节点为患者做恐高程度测试的试验员设盲,在研究伊始、干预结束时(第 2 周)、第四周进行量表测验。主要结局指标为 HIQ 量表得分的改善。
VR 治疗组使用的主要材料是一种名为「Now I Can Do Heights」的软件应用,软件开发主要目的是帮助恐高症患者克服其应对高度的恐惧。这款应用的主要受众为 18 岁以上的恐高症患者,软件可以脱离治疗师的主导、实现完全自动化,也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治疗师完成治疗工作。患者带上眼镜、耳机、麦克风等装置后即可自主开始治疗过程,VR 技术为患者设立了一个虚拟治疗场景,虚拟治疗师将为患者进行步骤规范的全程心理治疗。
研究共纳入受试 100 人,VR 治疗组 49 人,常规治疗组 51 人。VR 组总计治疗时长为 124.43 分钟(标准差 SD = 34.23)。研究结束时,相较于对照组,VR 治疗组受试高度恐惧程度改善情况令人满意(量表平均变化分 VR 组-24.5,SD = 13.1:对照组-1.2,SD = 7.3;校正后平均差-24.0;95% 置信区间 CI 为 [-27.7,-20.3];Cohen’s d = 2.0;P<0.0001),VR 组优势随访期间仍然存在(量表平均变化分 VR 组-25.1,SD = 13.9:对照组-1.5,SD = 7.8;校正后平均差-24.3;95% 置信区间 CI 为 [-27.9,-20.6];Cohen’s d = 2.0;P<0.0001)。大体来看,相较于传统疗法,VR 组收效优势十分明显。研究期间无不良反应报道。
研究提示,自动化 VR 心理治疗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善恐高症患者的心理恐惧程度,研究中应用的规范化自动化 VR 心理治疗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对 VR 技术医学可用性挖掘也必将成为精神病治疗学发展的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