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自伤的患者怎么办?

2016-01-31 09: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者仁心1993
字体大小
- | +

自伤是一类有意伤害自己的行为,患者的目的是损伤自己,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可分为蓄意性自伤和非蓄意性自伤,蓄意性自伤常常被认为与自杀有同等意义,自伤可能是自杀未遂的后果;非蓄意性自伤也常见于精神疾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有关。

问诊要点

患者是否曾有过自伤史或自杀未遂史?

患者是否曾患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症、PTSD?

患者初次自伤的时间,以及这次的自伤的方式、频率、部位以及伤害的程度?

患者的人格特点如何?是否易激惹、愤怒暴力倾向?

患者近期是否遭遇了急性应激事件?

患者的社会支持如何?

体格检查要点

患者是否存在外伤

对于过量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精神检查要点

患者的自伤史或自杀史?

患者是否为人格障碍,如边缘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

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表现,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

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患者是否为精神发育迟滞?

自伤的评估工具

自伤的功能评估(FASM):该量表主要评估自伤的方式、频率和功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了解患者在过去一年里自伤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了解自杀的动机。

蓄意自伤量表(DSH):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自伤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自伤的类型。

自杀未遂自伤访谈(SASII):该量表为一种结构性访谈工具,结果可信,误报率低。

自杀意念与行为访谈(SITBI):该量表同样也是一种结构性访谈工具,主要评估患者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姿态、自杀未遂和非自杀性自伤5类行为相关的想法、行为的频率与特点。 

诊断要点

蓄意性自伤

1. 自杀未遂导致的自伤

这类患者具有明确的死亡意愿,只是方法不当而造成了自伤,实际应归于自杀未遂。

2. 蓄意自伤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清纯后期发病,反复发烧致死性躯体自伤,自伤的形式各不相同,包括切开皮肤、割腕、咬伤、烧伤、挖眼、割舌、割耳、使皮肤溃烂、弄残生殖器等。

3. 孟乔森综合征

反复伪装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而多次反复住院,或多次外科手术而又找不到明确地伪装疾病的重要动机,其目的可能知识想扮演患者这一角色。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采取自我伤害的方法,除了伪装疾病以外,患者还多伴有病理性谎言,这类患者多辗转于不同医院或不同医生看病。

非蓄意性自伤

1.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出现自伤行为。

2. 抑郁症

患者的自伤很有可能是自杀的后果,但也可能是由于情绪严重,受罪恶妄想的影响,采用痛苦的自伤方式来惩罚自己。

3. 精神发育迟缓和痴呆

智能障碍的患者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误伤自己身体,有些患者由于自制能力降低,在收到刺激的适合可发生自伤行为,如以头碰墙、咬伤自己等,最突出且顽固的自伤行为见于Lesvh-Nshan综合征,患者有强制性的刻板性自伤

4. 癫痫

癫痫患者可在意识朦胧的状态下发生暴力行为,也可发生自伤行为。

5.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常因轻微的应激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常常出现不可控制的冲动,可发生自伤行为,如割腕,有时也是一种自杀姿态。表演性人格障碍患者也可发生自伤行为。

紧急处理

请外科处理外伤,如清创缝合或防治休克等。识别出有自杀倾向的蓄意性自杀,防止再次发生自杀。针对不同原发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蓄意自杀综合征、孟乔森综合征和人格障碍患者尚无特殊治疗,心理治疗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如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编辑: 张秦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