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急性期患者无需等到自知力恢复再开始用药

2016-04-11 19:17 来源:丁香园 作者:未名
字体大小
- | +

自知力一直是评估精神科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一环。一般来说,自知力定义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认识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分为以下 3 个方面来具体评估:

1. 能否意识到自身的异常行为?

2. 能否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异常是由精神疾病所致?

3. 是否意识到自己需要治疗?

对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经常会出现自知力缺乏的情况。而自知力缺乏,对于患者而言,意味着治疗可能不充分,带来的后果是,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还会导致一些严重事件的发生。

关于自知力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目前还知之甚少。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精神科的 Welten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目的是针对急性期躁狂的双相患者,评估在治疗开始时的自知力是否能够影响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J Clin Psychopharmacol 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 7 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且注册的临床试验,共涉及 4 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均处于急性躁狂,一共纳入了 1904 名受试者。其自知力使用 11 项条目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来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基线时以及终点时(试验开始 3 周后)。

其治疗结局的定义由从基线到终点的 YMRS 得分变化来决定,应答定义为减分率为 50% 或明显改善,缓解定义为在终点时,其评分少于 8 分。对于患者的就医数据,研究使用了多水平混合效应线性回归分析,来评估基线时的自知力和终点结局的关系。

在试验开始时,有 1207 名(63.5%)患者存在自知力受损或缺乏。通过中位得分变化情况、应答率以及缓解率可知,自知力水平可限制影响治疗的因素,自知力缺失越严重,其病情改善情况反而越明显。

因此,对于那些处于急性期躁狂的患者而言,不应该等到患者恢复自知力时再开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但在 2014 年 J Affect Disord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完全存在、部分存在、不存在自知力的躁狂患者(首发患者,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而言,18 周后,其心理社会和临床结局方面并未有显著差异。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