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在许多疾病中观察到肠道微生物改变,如肠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神经精神疾病。但是,只有少数研究初步探索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s)相比,观察到 BD 患者中粪杆菌属的丰度降低,并且与自我报告的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另一项研究还报道了 BD 患者中的粪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减少,还确定了与炎症状态、代谢谱、氧化应激和抑郁症状相关的细菌;而在接受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 BD 患者中,尤其是女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发生了改变。总之,这些研究提供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参与 BD 发展的初步证据。
为了进一步明确双相抑郁患者在喹硫平给药前后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研究微生物群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联,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能否作为诊断 BD 和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少华教授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 Advanced Science 期刊。以下是简要内容。
研究共招募了 72 名 BD 患者和 45 名 HCs,其中 20 名 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评分<14 或漏诊数据被排除在外。
通过对来自研究对象的 140 份样本进行 16S-核糖体 RNA 基因序列分析发现,BD 抑郁患者的微生物组成明显不同于 HCs。根据之前在重症抑郁患者中的研究,健康个体中的厚壁菌门更为丰富,而未治疗的 BD 抑郁患者中发现了大量的类杆菌。与 HCs 相比,未经治疗的 BD 患者发现了各种肠道产丁酸菌的减少。这些细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乙酸和戊酸。丁酸是定植微生物群的主要产物之一,是结肠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并在免疫调节、肠道屏障、代谢和能量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丁酸可以影响海马的功能并促进抗抑郁因子 BDNF 的表达。因此,产丁酸菌不足可能是 BD 致病的重要机制。在接受喹硫平治疗后,BD 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显着改变,克雷伯菌和韦荣菌增多。
这些结果表明,BD 患者的肠道生态系统与 HCs 不同,即使抑郁症状得到缓解,这种差异仍然存在。研究者对接受治疗的 BD 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提出了两种解释:一方面,自发缓解和药物缓解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喹硫平治疗增加了易感患者的代谢紊乱风险,这可能与肠道中的特定细菌有关。
本研究探索了 BD 抑郁患者与 HCs 的肠道微生物群特点,首次研究了喹硫平治疗对微生物群的影响,并探讨微生物群作为 BD 诊断和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结果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