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症谱系」诊断标准之惑

2019-01-16 14: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邱雨佳
字体大小
- | +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精神科临床上一常见诊断,然而,目前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不清晰,尤其难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进行区分。

在 DSM-III 中,BPD 与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SPD)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诊断,后者从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边缘状态。但根据疾病的定义及临床经验,将边缘状态划分为 BPD 和 SPD 两类并不完全合理,同时,目前 BPD 诊断「包容性」过强,不论是概念上还是临床上均难以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区分。

哥本哈根大学的 Maja 博士始终对这三类疾病目前的诊断标准存在质疑,之前的一项研究中,Maja 博士已指出 BPD 诊断标准中「身份障碍」和「长期空虚感」起源于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精神体验变化。本次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疾病诊断标准的可靠性,Maja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精神病理学试验,并将结果发表于 2019 年 1 月的 World Psychiatry 杂志。

Maja 团队进行了一项包含 30 位患者的实证研究(28 位女性,平均年龄 30.0±8.0 岁),患者均在丹麦首都地区三所大学附属门诊 BPD 专科获得 BPD 诊断。其中,56.7% 曾住院治疗,70% 曾获非 BPD 诊断,主要诊断为情感或焦虑/压力相关疾病,该数据与最近丹麦 10876 位注册患者的统计数据相一致。

这些患者接受了高级临床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精神评估,进行半结构化和对话访谈。两位主要研究者根据 DSM-5 和 ICD-10 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讨论。一位外部资深精神病医生对五份访谈总结进行独立诊断,诊断结果与研究者讨论后的结果相同。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实际上符合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 为 66.7%,ICD-10 为 76.7%),即精神分裂症(DSM-5 和 ICD-10 均为 20.0%)或 SPD。在非精神分裂症患者中,40.0% 有「准精神病发作」(根据 ICD-10 中 SPD 诊断标准)。5 名患者的精神症状比「准精神病发作」更为明显,但仍未能达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这些患者与诊断标准一致的症状中,最常见的是 SPD 诊断标准中「不适当/受限的情感」和「不寻常的感知体验」,最不常见的是 BPD 诊断标准中「冲动性」和「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BPD 诊断标准中「身份障碍」和「长期空虚感」与自我异常体验评定量表(Examination of Anomalous Self-Experience,EASE)中自身障碍的总分正相关。

精神分裂症和 SPD 患者的自我障碍水平明显高于非精分谱系组(DSM-5 为 17.5±6.0 vs.6.8±5.4;ICD-10 为 16.9±6.0 vs.4.1±2.6),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十分类似。精神分裂症组与 SPD 组在两种诊断系统中的 EASE 总分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相信,这种明显的诊断混乱状态部分归因于诊断标准的多元化,并且诊断标准中简短而口语化的语句有多种理解方式,存在语义学上的偏差。

DSM-III 之前,关于「边缘」的概念有三个不同来源:

来源之一是临床和心理治疗中亚精神病性症状,最初被描述为潜在的、伪神经性、边缘性精神分裂症,或称作「Hoch-Polatin 综合征」。格式塔心理学将其描述为一种轻微的阳性症状,如表达和情感障碍、形式思维障碍、矛盾心理、自我体验障碍和各种精神病-亚解体症状。

来源之二是心理治疗实践,该词汇描述了一群性格外向、富有戏剧性、人际关系紧张且波动不定、在极度理想化和极度贬低之间转换、心理治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患者。

后来,Kernberg 关于边缘型人格结构-动态变化的概念影响了 BPD 诊断标准的发展(如,同一性混乱、特定的防御机制如分裂)。然而,Kernberg 的概念是跨诊断标准的,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分裂型)、偏执型、轻躁狂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不同的精神病-亚精神病性障碍。

自 1980 年以来,多元论诊断标准的最初原型和精神病理学见解已被人遗忘。目前多元论的诊断标准导致人们无视前后联系,过分强调单一象征性症状(如自残),医生的精神病理学知识也普遍下降,引起当代诊断的混乱。例如,冲动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即该症状持续一生,在多种情境下表现出来)可能会与精神分裂症中的无组织行为或冲动相混淆。

SPD 和 BPD 的 DSM-5 诊断标准中都包含亚精神病症状,导致 BPD 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区分主要依赖于判定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症基础症状,但目前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不再重视这些症状。同时,由于这类患者自知力存在偏差等原因,也难以通过自测问卷和结构化访谈来评估症状。

当前主流科研环境下,只有基于最新 DSM 诊断标准的研究才能发表,而 BPD、SPD 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混乱或许提示我们,精神科学应当重新重视理论研究和精神病理学实证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