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事件可引起青少年大脑结构改变

2019-03-28 18:19 来源:丁香园 作者:邱雨佳
字体大小
- | +

青少年期长期遭受欺凌会对精神健康造成长久影响,以往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大脑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表现为灰质体积减少和白质体积增加。青少年时期的创伤性体验会引起成年后出现情绪调节、冲动管理、奖励回馈等问题,而对应脑区体积减少。

然而,这些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或回顾性研究,难以解释欺凌、大脑体积、精神健康问题等因素如何引起神经信号的变化、如何在病理学上相互影响。因此,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 Quinlan 教授等人针对青少年欺凌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试图从精神病理学上阐释各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于 2018 年 10 月的 Molecular Psychiatry 杂志上。

该研究共纳入 682 名受试者,均为一项影像学纵向研究中遭受青少年期欺凌的个体。受试者们在 14、16 或 19 岁时有受欺凌经历,并在 14 和 19 岁时行 MRI 造影。研究者对受试者背景进行分析后,依照欺凌形式进行分组,将受害经历、大脑体积变化和 19 岁时的抑郁、焦虑、多动症状相关联。

经过方差分析,研究者发现,持续的欺凌对受害者左侧壳核体积有渐进式的影响(F = 4.38,p = 0.037)。左侧壳核体积大小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t =-2.32,p = 0.020)。青少年期欺凌使受害者壳核体积减少,显著提升个体的焦虑水平(95%CI = 0.004-0.109)。而壳核体积与抑郁或多动症状没有明显联系。左侧尾状核也产生了相同的变化(95%CI = 0.002-0.099)。

与此同时,研究者还评估了受试者童年压力情况和受虐情况,试图弄清特定脑部结构变化是仅与欺凌相关,还是可由类似负面事件引起。在控制压力及受虐这两个因素后,上述影响依旧显著,提示壳核和尾状核体积缩小是对欺凌的特殊反应。

大脑其他区域体积未见明显改变,但并不代表其他区域不受欺凌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反映在分子学改变、神经连通性或回路改变等微观领域。

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期长期遭受欺凌会改变大脑特定部位的发育情况,从而使个体产生精神病理学偏差,由于壳核和尾状核主要负责奖励回馈、动机、注意力、自我调节、情绪加工等功能,因此受欺凌个体相较普通人群有 3 倍的焦虑症发病风险。早期干预可预防或减轻病理变化。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