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简称分裂症, 旧称早发性痴呆,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于青壮年时期。主要特征为联想散漫,情感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精神活动的统一性及完整性失调,产生分裂现象。病程缓慢,除少数患者可自然缓解外,如不经适当治疗,部分患者最后陷入淡漠、迟缓的精神衰退状态。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开始关注 SP 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并发现怀孕时期和儿童时期的感染史,以及自身免疫疾病都和 SP 的患病风险有很大联系。其中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免疫系统作用于 SP 和其它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主要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 IL-1β,IL-6 和 C 反应蛋白 (CRP) 等,这些细胞因子在 SP 患者中普遍升高,并有少数研究发现抗炎药物可以改善 SP 症状。
来自巴西佩罗塔斯联邦大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社会学,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流行病学的研究生们,相继收集了 80,000 多个成人病例,发现其中基因相关者有 30,000 人,家系遗传者有 45,000 人。研究者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实验与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法相结合,针对广泛性 CRP,区域性 CRP,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IL-1Ra)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 受体(sIL-6R)四个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表于 2017 年 11 月的 JAMA Psychiatry 杂志上。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是一种近年来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上的一种数据分析方式。Katan1986[1] 提出:不同基因型决定不同的中间表型,若该表型代表个体的某暴露特征,用基因型和疾病的关联效应能够代表暴露因素对疾病的作用,由于等位基因遵循随机分配原则,该作用不受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联所影响 (反向因果关联,指的是暴露和结局的时间顺序颠倒)。
统计结果表明,CRP水平增加2倍所对应的CRP的18个基因标志物与SP的患病相对危险度有0.90(95% CI, 0.84-0.97; P = .005),同样sIL-6R水平增加2倍对应的SP相对危险度为1.06(95% CI, 1.01-1.12; P = .02)。也就是说,生命体早期感染所导致的C反应蛋白低水平以及无IL-6信号反应这些低炎性反应和急性反应征,会增加SP的患病机率。但研究也表明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增高并不会从相同程度上提高SP患病风险。此外,促炎因子对SP是否存在终生影响,CRP和IL-6对SP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孟德尔随机化法仍可以作为病因学因果推断研究的一大利器。
[1]Katan MB. Apolipoprotein E isoform,serum cholesterol,and cancer.Lancet,1986,i:507-508.(Reprinted Int J Epidemiol,200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