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玲教授问答:社区慢病管理 如何融入情绪问题管理

2015-11-20 14:07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慢病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焦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其精神症状常常被忽略而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对这些慢性病患者,在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情绪问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既往精神医疗服务仅在大医院、专科医院里。事实上,很多焦虑、抑郁患者,特别是慢性病伴随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很少会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在社区慢病管理中,融入情绪问题的管理呢?

680-300.jpg

丁香园精神频道特邀 @何燕玲教授社区慢病管理——如何融入情绪问题管理和大家畅谈分享。特此整理精彩问答,供大家回顾学习:

@lenglugwh:基层高血压患者较多,有些患者非常焦虑,但药物治疗一般患者都不愿意采纳,如何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或者如何能让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很好的问题,也是很多一线医生经常遇到的挑战。 焦虑的治疗,有药物和心理两大块。轻度时,心理干预就可以了,如能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干预联合,则效果更好。对于基层医生而言,首先是识别其严重程度,中重度患者建议转精神科明确诊断和治疗。轻度的焦虑症状,可以通过简短的门诊心理干预,必要是辅佐药物来改善。

与患者讨论情绪问题,使之能够面对,并协商药物治疗或转诊,确实需要一定的沟通技能,要通过培训和练习获得。简而言之,可分步走:1. 首先需要对患者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问题,社会心理背景和不愿面对情绪问题或不愿接受治疗的原因/顾虑;2. 通过反馈、认可和重构,转变患者看法;3. 构建患者症状与情绪问题之间的联系;4. 讨论并解释患者对治疗的顾虑。

@国色丁香:基层慢性病管理多是测血压查血糖,对精神评估流于形式,重型精神病筛查管理也只是发药而已,不知也没有简易方法让基层医务工作者识别处理情绪问题。

首要做法: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情绪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性 简单做法:可使用 PHQ-9 和 GAD-7 两个自评量表。下载 app 软件「心情温度计」可在手机上完成自测,建议定期检测,因为情绪是会变化的。 进一步做法: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这个需要培训。

@兰亭序 1990:在慢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中,可否通过微信平台建立长期的医患合作关系,从而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慢病患者的心理、情绪等问题?有地方(国内外)用这种慢病健康教育模式吗?效果如何?谢谢!

很好的想法!其实,很多精神疾病也是慢病,譬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应该有同样的慢病管理平台。电子医疗是发展趋势,大家都在摸索这条路该如何走。微信平台做患者教育是完全可以的,现在这样的微信公共号也很多,譬如「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要做疾病管理,恐怕还是要 app 软件来实行,譬如,心情「e」院。 国外多年前有了在线的电子管理平台,它是基于服务网络来帮助管理的。

在一个地区实施,一个精神专科医生与数个全科医生结成团队,这些全科医生的签约者纳入管理,全科发现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后,转诊给专科医生,专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如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后,再由全科医生处常规配药、随访和评估。全科医生把随访情况录入电子平台,有疑问可以咨询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可以在电子平台上看到随访评估和处理情况,若发现有

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全科医生进行远程查房,或实地预约访谈病人,以保证疗效。经典的是美国的西雅图模式,报告效果很好。 我们上海做过类似的试点,限于机制的约束,不能完全照搬,但还是有些成果的。

@tuziwangyan:目前慢性病患者的确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但是患者本人以及医生都不会意识到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就更少了。难么,目前有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可以指导临床非精神科医师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精神自己情绪问题?谢谢!

治疗慢病的全科医生,内科医生都非常忙,要系统的方法恐怕也没有时间去实施,我们的建议是:

1. 要有情绪问题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意识,在临床问诊时有意识地关注。很多医生有了这个意识后会发现周围有情绪问题的患者真不少!

2. 通过健康教育,给患者传递同样的意识,学会关注自己的心情,时常照照情绪的」镜子「;

3. 使用简单的筛查工具,比较推荐的有 GAD-7 和 PHQ-9,共 16 个条目,患者自评;

4. 建议医生学习简单的有关情绪问题的访谈技术,这个需要花点时间接受培训,技能的习得,比知识的获取需要花费的时间多一些,并且要不断练习,熟练后便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了。

@babysandra:目前我国慢性疾病心理状况如何,能简单的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吗?谢谢您!

关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随意作答。但有一点我想提醒的,就是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需要整体管理,仅仅靠药物是不够的,譬如健康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就是两个重要内容,这两项做不到,会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试想,一个人如果抑郁了,他觉得活着好累,没有意义,甚至想一死了之;或者因为抑郁而缺乏动力,不能去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如何能遵从慢病管理的要求,去按时服药,控制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呢?这也是倡导要把精神卫生服务融入到慢病管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了。仿制药,原研药的问题,你我无法解决,但是,关注患者的情绪确实可以在日常诊疗中做到的,或许就可以提高慢病管理效果。

@zhouyizmc02:尼古丁依赖与慢性抑郁问题,对控烟的影响。

很有趣的问题,只是我对控烟没有研究,恐怕答不好。 特意去查阅了一些文献,不全,大致印象是:1. 抑郁患者是有愿望戒烟的;2. 戒烟并不会加重抑郁症状,抑郁也不会影响最终戒烟效果;但是,3. 有抑郁者在戒烟时的戒断反应会更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谢谢你的问题。

@kobe24520:临床在遇到伴有情绪问题的患者时,是否应该推荐其前往精神科,或者心理咨询科?如果患者非常不配合,是否用量表让其自行测评比较好?

对于基层医生而言,首先是识别其严重程度,中重度患者建议转精神科明确诊断和治疗。轻度者,可以通过简短的门诊心理干预,必要时辅佐药物来改善。与患者讨论情绪问题,使之能够面对,并协商药物治疗或转诊,确实需要一定的沟通技能,要通过培训和练习获得。

简而言之,可分步走:1. 首先需要对患者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问题,社会心理背景和不愿面对情绪问题或不愿接受治疗的原因/顾虑;2. 通过反馈、认可和重构,转变患者看法;3. 构建患者症状与情绪问题之间的联系;4. 讨论并解释患者对治疗的顾虑。 不管患者是否配合,量表总是可以用的,具体量表可参看我给其他提问者的回复。

@不要逼我丁睿:能简单地讲一下,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吗?是否除了考心理咨询师以及部分培训之外,就没有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方式了?

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心理咨询师现在分二级和三级培训。后面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接受督导成长。有些培训是有后续督导的,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精神动力学取向的中德班,还有目前正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筹建心理咨询硕士学位的培养。

@龙王 003:我们真正的基层医生都是原来的卫校生,且都年岁偏大,要(能)学到那么强么?

不是要到多强,而是能否强一点。有情绪问题的患者,不论你是否识别出来,不论你是否愿意管,他们都在哪儿!你每天面对的病人中就有!调查数据显示,综合医院各科门诊患者中的 16% 符合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诊断。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是焦虑抑郁的高危人群,譬如肿瘤患者的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4 倍多,消化科疾病也是 4 倍多,慢性疼痛 3 倍多,糖尿病 1.7 倍等等。

研究还表明,有共病者的功能损害更重,治疗依从性差,预后不良。因此,如果对情绪问题视而不见,那么,慢病管理很难做好。其实,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自身的提高呢。多一点本领,总是好的,对吧?首先是意识的提高,这个跟学历无关。 相信你们可以!

@lichhyj:在基层常有同时患有十余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患者 其中有长期被疼痛困扰的人群 除了常规镇痛治疗外 对于其由此引发的情绪低落、喋喋不休、焦虑等情绪问题 是否有可靠的评估量表?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相关问题 药物治疗的指征应该由精神科医生来掌握还是由其主管医师来定?

您好!这类患者确实需要精神科配合一起治疗,不然基层治疗很困难,他们常常依从性差,疗效不佳,甚至,会让主管医师「烦」他、「怕」见他。 

简单评估量表有 PHQ-9 和 GAD-7,分别主要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发现此类患者建议请精神科医生看一看,一则明确诊断,二则拟定治疗方案,因为这类患者的治疗不那么容易,不是处方开出去就会见效的,即便是精神科医生也未必都能轻松「搞定」,可能还需要合并心理干预。

更多精彩问答,请前往微访谈页面查看:社区慢病管理——如何融入情绪问题管理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