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科医师而言,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一直是一个棘手问题。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之后,它都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并且增加了患者的复发风险。
为了确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门诊治疗第一年中,阴性或阳性症状初始严重程度是否与药物治疗依从性有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Kenneth L. Subotnik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抑制可能由阳性症状的减少来介导。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Schizophrenia Research》杂志上。
这项研究涉及了64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利培酮治疗。使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每3个月对他们进行一次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症状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每隔3个月检验一次。从交叉延宕分析来推断可能的因果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抗精神病药物服药依从性通常与低水平的现实扭曲(较低的阳性症状量表妄想和幻觉平均值)有关。在每3个月的基线间隔期间,依从性良好通常与较低的动机-冷漠和失语有关,并且贯穿整个门诊治疗期间。但是,服药依从性与动机-冷漠或失语的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再显著相关。基于相关系数的交叉跌宕分析与初始药物治疗依从性和低水平的失语症的因果关系一致。
从该研究来看,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和低水平阴性症状的关联似乎可以由这两个变量和阳性症状的关系来解释。这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抑制可能由阳性症状的减少来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