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是指一个孩子欺负另一个孩子或一群孩子欺负一个孩子,这会带来身体、心理、社会或教育等各方面的危害。欺凌可以是身体攻击、口头谩骂、威胁,也可以为社会心理伤害(如排斥、散布谣言)。
研究显示 10%-20% 孩子在上学期间被同学欺负过,5%-15% 的孩子欺负过别的同学。而且,很多孩子是反复受欺、持续受害,而这正是导致自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期 Geel 教授及其同事在 JAMA 儿科杂志发表了一项 meta 分析,试图探究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和自杀念头及行为间相关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 34 个有关同伴侵害与自杀念头间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涉及 284375 名年龄 9-21 岁的青少年。结果暗示同伴侵害与自杀明显相关,且自杀与性别、年龄或成绩无关。另外还分析了 9 个有关同伴侵害与自杀行为间相关性的研究,涉及 70102 名青少年,结果同样显示同伴侵害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
已明确的易受同伴侵害的危险因素包括:社会权利低下、没有朋友和缺少同伴支持。而且特定青少年人群存在被侵害高风险,如未成年、残疾儿童和肥胖儿童更容易被同伴欺负,其自杀风险也相应增高。但是有些孩子对受欺行为认知不同或住在受保护的社区,其在这种高危环境下的调节能力会强于他人。
而父母和学校的支持对于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非常重要;当然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及来自同伴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为了解哪些孩子正在经受同伴侵害,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儿科医生在行健康检查和患者就诊时需进行相关审查,明确孩子有无遭受来自家庭内外的欺凌、有无自杀念头或行为。
总之,同伴侵害与青少年自杀念头及行为高度相关。对于特定高危青少年需采取相关审查或干预。但是预防自杀、欺凌及因欺凌导致的自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父母、老师、心理和卫生医师在早期识别、干预欺凌行为导致的自杀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