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Is类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脑微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

2014-07-05 07: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restsli
字体大小
- | +

纽约路透健康新闻专栏报道,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抑郁症与脑微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属第二代抗抑郁药,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和易于耐受的药物,故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并且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SSRIs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5-羟色胺突触前膜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增加,从而提高5-羟色胺的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的药理作用。常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酚普兰,氟伏沙明等。

一般而言,SSRIs的适应症有:1、抑郁症和强迫症,及各种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疾病;2、焦虑症,尤其是惊恐障碍;3、其它:如神经性贪食、慢性疼痛、成瘾性行为、痴呆相关的行为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以及早泄等,当大剂量使用时可能还有减肥功效。

“ 亚临床病变脑微出血常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由于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是淀粉样血管病和高血压血管病的预警信号。一般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微出血存在关联”。该研究结果由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Bruno Stricker博士和同事于5月29日在线发表在《卒中》杂志上。

脑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通常由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echo T2-weighted MRI)和磁敏感序列检出,表现为小范围(直径<10mm)的圆形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发现,多发性微小的MRI信号丧失,多积聚于皮层下灰质,也可见于皮层和脑桥。

由于SSRIs减少了血小板聚集,研究团队试图确认畅销药物是否会增加脑微出血的危险。研究人员检查了包括将近5000名参与者在内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数据,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4岁,并且都有可用的脑部核磁共振成像和药房记录。

抗抑郁药物按照5-羟色胺转运体的亲和力高低分类。Stricker博士和同事发现,高效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的抗抑郁药物与脑微出血不存在关联。

排除抗血栓药物的使用者或者是有皮质梗死的参与者之后,研究结果也并没有因此改变。此外,经证实,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缺血性脑损伤无相关联系。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与先前SSRIs和脑部出血症状的研究结果一致。

他们表示,“血小板中5-羟色胺水平的损耗可能通过其他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得到充分补充。”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SSRI的使用通常都与颅外出血有关,特别是胃肠道出血。在这种情形下,SSRI的使用增加了5-羟色胺水平,促进了胃酸分泌,从而增加了出血的危险。

SSRIs类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脑微出血的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抗抑郁药物的血小板抑制剂作用对5-羟色胺亲和力是最小的,”至少在胃肠道出血方面,SSRIs类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支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英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