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sychiatry:氯氮平监测WBC计数成本效益

2014-05-30 12:2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者仁心1993
字体大小
- | +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氯氮平为治疗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但氯氮平的血液学特征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差异很大,同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相比,氯氮平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高出10-20倍。

此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性别为女性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在美国国家氯氮平登记随访的150409例患者资料中,有585名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有19名患者死亡。

此外,在氯氮平治疗的前3个月里,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最大,在治疗6个月之后,其风险明显减少,在治疗5年以上者则很少发生。

此外,在使用氯氮平之前,应该首选排除患者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或患者白细胞计数小于3500/mm3,对于这些患者,应该禁用氯氮平,并且,患者不能耐受抗胆碱能作用时,应用氯氮平应该小心。

总体而言,氯氮平引起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为1%,因此治疗期间的基线和每周白细胞计数是必需的,一般来说,如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尚可接受( ≥3000/mm3,且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 ≥1500/mm3),监测频率可改为两周一次。

如果患者在服用氯氮平小于6个月,但停用时间不足1个月,监测应该重新开始直到6个月,如果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额外增加6个月的每周一次监测是必需的。

如果患者使用氯氮平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异常,且间断时间小于1年,应当从新用药时起恢复每两周一次的白细胞计数监测;如果间隔时间大于1年,需要每周一次的监测,至少维持6个月,期间白细胞计数的监测不能停止。

对于服用氯氮平的患者,尽管氯氮平所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低于预期估计,但仍必须长期监测其白细胞计数,但对于其成本效益分析还未知。针对这种情况,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精神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部门的François R Girardin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

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对于服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年患者,使用各种策略监测其白细胞计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4年5月29日的《Lancet》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监测服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年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四种监测策略相比,没有监测的策略符合成本效益的概率最高。

与没有监测白细胞计数相比,研究评估了对于监测白细胞计数的4种策略,研究使用了semi-Markov模型进行分析,并假设约0.7%的服用氯氮平的患者会发生粒细胞缺乏。

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的临床和资源参数基于国家卫生登记数据、队列研究,以及药物警戒数据库,从科学文献中推断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死亡率。我们评估避免模型的不确定性的,使用的方法还包括限制时间范围、单向和概率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与没有监测白细胞计数相比,4种监测策略会增加每名患者调整品质后存活时间(QAS)不到1天,为了避免1人死亡,至少需要监测5000名的患者。与与没有监测白细胞计数相比,为获得每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成本效益比率(ICERs)会增加,至少需要花费97万美元

在长期且高频率监测白细胞计数的策略中,其成本效益比率最高。这些结果在单向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也一致,提示没有监测的策略符合成本效益的概率最高。

对于服用氯氮平的患者目前监测白细胞计数的策略,基于不同的国家要求,似乎不符合成本效益,公共卫生机构以及氯氮平处方指导修订工作的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这一研究结果。

此外,如果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时,应该立即停用氯氮平,并建议住院治疗,请血液科和风湿科专家联合会诊,对于这种情况,可使用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由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非常低,不应该再重新使用氯氮平。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林靖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