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患者多伴有脑结构和功能缺陷,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可通过改善脑结构可塑性和重建脑区间正常功能连接进以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现有研究发现,ECT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部分抑郁症状的同时,一些残余功能缺陷也广泛见于 ECT 疗后患者。绘定抗抑郁收效的功能回路以及治疗后残留功能缺陷的责任回路能够更好地指导现阶段抑郁障碍临床诊疗工作。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MRI)已被广泛用于描绘脑内在功能模式,是现阶段研究大脑功能组织和模式的支撑技术。基于此技术,功能连接模式分析成为描绘 ECT 治疗后抑郁障碍患者改善的以及残留的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大脑功能连接模式的相似性,近期的一项研究引入了一种体素水平的表征全脑功能连接一致性的方法——功能连接一致性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homogeneity,FcHo)。
在以上背景下,来自我国深圳神经科学所的 Wang 等学者做了一项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 2020 年 2 月的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中。该研究通过使用 FcHo 技术,比较 ECT 治疗前后 23 位抑郁障碍患者与 25 位性别、年龄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相关影像学报告,以确定抑郁症状得到快速缓解的特定功能回路和残留功能障碍的责任回路。
研究分析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经 ECT 治疗后,其背内侧前额叶(dmPFC)和左侧角回(AG)、dmPFC 和右侧 AG 之间与上述脑区相关的功能连接区、背外侧前额叶(dlPFC)、额回上部、前突以及左侧 AG 与 dlPFC、双侧 AG 和左外侧前额叶平层间的脑区 FcHo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抑郁障碍患者左侧枕中回(MOG)和舌状回(LG)的 FcHo 水平降低,MOG 与中央后回(PCG)之间以及 LG 与 PCG 中部 /顶上小叶之间的功能性连接减少。研究结果提示,FcHo 水平和功能连接的增加或正常化可能与抗抑郁治疗效果有关,而 FcHo 水平和功能连接的降低可能是抑郁障碍患者经 ECT 治疗后存在残余功能缺陷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dmPFC 中 FcHo 水平的变化与患者抑郁症状评分的变化密切相关。以上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支持 ECT 抗抑郁作用的特定功能回路以及残余功能缺陷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提示,dmPFC 在抗抑郁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对研究所述脑区的影像学检查则可实现对抑郁障碍病情发生发展的可视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