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剂量-反应关系尚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无法支持一线医师在用药剂量选择时的精确靶定。根据药物使用剂量和对应的治疗反应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有利于更好认识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Davis 和 Chen 两位学者曾使用上述办法手动绘制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从而得出接近最大有效剂量和等效剂量的估计值。自他们 2004 年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后,新的药物陆续上市、研究数据也在不断更新,最新的数学统计手段早已取代了早期手绘的传统办法。
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复习分析既往相关文献,使用新的统计学手段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反应关系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科研课题。对此,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学系的 Leucht 博士做了一项 meta 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9 年 12 月的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中。研究基于既往研究,旨在报告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检索了多个学术数据库,筛选了既往所有关于 20 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氟哌啶醇(口服和长效针剂 LAI)用于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安慰剂对照、剂量反应研究。研究结局指标为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的评分变化,分析确定了 95% 有效剂量,探讨了比目前许可的剂量更高或更低的剂量能否得到更好收效,并使用 95% 有效剂量推导出了等效剂量。
研究最终纳入 68 篇相关报告,各类药物 95% 有效剂量和口服利培酮 1 mg 当量折算剂量报告如下:氨磺必利(阳性症状患者 537 mg/d,85.8 mg);阿立哌唑(11.5 mg/d,1.8 mg);阿立哌唑 LAI(463/4w,264 mg);阿塞那平(15.0 mg/d,2.4 mg);依匹哌唑(3.36 mg/d,0.54 mg);氟哌啶醇(6.3 mg/d,1.01 mg);伊潘立酮(20.13 mg/d,3.2 mg);鲁拉西酮(147 mg/d,23.5 mg);奥氮平(15.2 mg/d,2.4 mg);奥氮平 LAI(277 mg/2w,3.2 mg);帕潘立酮(13.4 mg/d,2.1 mg);帕潘立酮 LAI(120 mg/4w,1.53 mg);喹硫平(482 mg/d,77 mg);利培酮 LAI(6.3 mg/d,1 mg);利培酮 LAI(36.6 mg/2w,0.42 mg);舍吲哚(22.5 mg/d,3.6 mg);齐拉西酮(186 mg/d,30 mg)。
研究提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中,高于 95% 有效剂量或不能提高治疗收效。对某些药物而言,比目前许可剂量更高剂量的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佐实。一线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可借助上述数据报告确定具体使用剂量,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合理调整患者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