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急性精神病或与固有免疫系统活化相关

2019-11-17 09: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娅妮
字体大小
- | +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固有免疫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有关。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z)的免疫假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前暴露于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已被认为是 Sz 的环境神经发育触发因素,在儿童和青春期感染可能会引起首次发作性精神病(first-episode psychosis, FEP),或使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出现 Sz 复发。

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因感染而住院患者出现 Sz 的风险增加,其中以细菌感染的风险最高。为了探明 FEP、Sz 与感染的相关性,来自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的 Johann Steiner 及同事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 Schizophrenia Bulletin 期刊。以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者在对照组(n = 294)、初发未治的 FEP 组(n = 129)和 Sz 组(n = 124)中评估了基线和治疗 6 周后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分化计数、C 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皮质醇和精神症状(PANSS-P 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基线时,FEP 组和 Sz 组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 CRP 高于对照组(P <.001),并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活化标志物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FEP 组(P <.001)和 Sz 组(P = .021)的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当控制吸烟和皮质醇因素时,中性粒细胞(P = .023)、嗜酸性粒细胞(P <.001)和 CRP(P <.001)也存在差异,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部分缓解。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数量较多的 FEP 患者在基线时具有较高的 PANSS-P 评分,但病程相似。在基线时,CRP 与 PANSS-P 相关(P = 0.012);治疗后,阳性症状的改善与中性粒细胞(P = .015)或 CRP(P = .002)的下降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P = .036)有关。在 FEP 中,中性粒细胞(P = .029)和嗜酸性粒细胞(P = .048)的正常化与药物剂量相关。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得出如下结论: 固有免疫系统激活与 PANSS-P 相关,支持了精神病的免疫假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以及 CRP 水平可能是疾病急性程度、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