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容易复发的精神疾病,并且会伴有精神病理的恶化和社会功能的降低,抗精神病药对于对慢性和早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预防起着很大的作用。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的 Taishiro 等研究者曾做过一项 Meta 分析,比较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GAs),发现 前者无论在导致停药方面,还是复发相关方面,都明显优于后者。
然而不同 SGAs 之间的长期用药在有效性、功效和安全性上的差距尚不明确。
Taishiro 等研究者对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患者口服 SGAs 的长期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纳入研究的都是时长 大于等于6 个月的随机试验。
主要结果为所有导致停药的原因,次要结果为疗效和耐受性,比如精神病理学、非疗效相关和非耐受性相关的停药、复发、住院、缓解、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并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得到 p 相对危险度和标化均属差值。
经筛选得到 59 项研究(n = 45, 787),持续 47.4±32.1 周(范围在 24‐186 周),疗效和耐受性结果中显示无 SGA 存在连续性的更优效果。
主要结果显示,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导致停药的概率明显比其它 SGAs 高(p<0.05),而喹赛平相比之下概率更低。目前疗效相关结果缺乏。
耐受相关停药结果显示,利培酮因不耐受导致停药的概率相对更高,而氯氮平相比其它 SGAs 更低。
在 体重的增加上,奥氮平高于其它非氯氮平 SGAs,而利培酮比其他 SGAs 更高。
在 催乳素的增加上,利培酮和氨磺必利明显高于其他 SGAs。
在 帕金森症状上,除了静坐不能无明显差异以外,奥氮平明显高于利培酮。
在 镇静和嗜睡上,氯氮平和喹硫平明显比其他 SGAs 严重。
为了优化维持疗效,临床上仍需根据患者个体衡量具体 SGAs 的长期风险-获益情况。
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比如氯氮平和奥氮平在一些治疗结果中显示,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和代谢异常,但在另一则氯氮平的研究中显示,其不良反应是血液恶病质。由此看来,研究数量的匮乏和结果的异质性,是影响统计结果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