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风险,哪种药物更强?

2019-01-03 18: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pekingkw
字体大小
- | +

临床工作中,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波动、治疗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而反复多次住院治疗。而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使用抗精神病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如代谢异常等)也会多次进行非精神科的住院治疗。

既往有研究就针对哪些药物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进行过分析,但由于样本代表性差、样本量小、研究时间短等原因,导致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因此抗精神病药物在长期预防精神分裂症,特别是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再入院的疗效尚不明确。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 Heidi Taipale 教授等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程的随访观察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7 年 12 月的 Schizophrenia Bulletin 杂志上。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基于芬兰全国健康登记系统,纳入 1972 年至 2014 年间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 62 250 人,由 1996 年随访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首发精神分裂症(1996 年至 2014 年间首次因精神分裂症入院的患者)23 499 人,其中 8 719 人在入院前一年内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

再入院分为因精神障碍病情波动导致再入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而再入院,其他原因导致(如外伤等意外)再入院。由首次出院开始随访,随访期间一旦发生再入院,则随访时程归零重新计算。

研究涉及的调整因素包括性别、入组年龄、入组年份、诊断时间、既往住院次数、共患疾病、使用药物。使用分层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精神科再入院风险及全因入院风险。

研究结果

该研究总随访时间为 20 年,随访期间,共有 86.2% 患者出现再次住院,其中 58.8% 患者因精神障碍病情波动再入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 80.0% 的患者出现再次住院,其中 57.9% 患者再次住精神科。

总体来看,一代和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及氯氮平均能降低精神分裂症再入院的发生,特别是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长效针剂优势更明显。奥氮平长效针剂、氯氮平及奋乃静长效针剂与最低的全因再入院率相关(HR 分别为 0.53,0.60 及 0.60)。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奥氮平长效针剂、氟哌噻吨长效针剂及奥氮平与最低的全因再入院率相关(HR 分别为 0.34,0.39 及 0.51)。

特别指出的时,使用氯氮平的全因再入院风险同样较低,这提示我们,氯氮平的副作用虽然很多,如粒细胞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代谢副作用等,但似乎并未显著升高患者因躯体疾病而再入院的风险。

因精神障碍病情波动所致的再入院风险分析显示,奥氮平长效针剂、氯氮平及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最低的精神科再入院率相关(HR 分别为 0.46,0.51 及 0.5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氟哌噻吨长效针剂、奥氮平长效针剂及奋乃静长效针剂与最低的精神科再入院率相关(HR 分别为 0.24,0.26 及 0.39)。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的疗效均优于等价的口服剂型。长效针剂明显优于口服剂型者包括,利培酮、奋乃静、奥氮平及氟哌啶醇(HR 分别为 0.79,0.81,0.83,0.83),而氟哌噻吨、氟奋乃静及阿立哌唑的长效针剂并不显著优于口服剂型。

小结

这项研究由于随访时间长,样本量大,纳入研究对象广,为我们分析哪些药物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证据:长效针剂与氯氮平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于口服剂型,长效针剂与更低的再入院风险相关,但并非所有长效针剂均优于其口服剂型。

参考文献

1.Jin H, Mosweu I. The societal cost of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Pharmacoeconomics. 2017;35:25–42.
2. Vanasse A, Blais L, Courteau J,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ntipsychotic drugs in schizophrenia treatment: a real-world observational study.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6;134:374–384.
3. Tiihonen J, Mittendorfer-Rutz E, Majak M,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antipsychotic treatments in a nationwide cohort of 29 823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AMA Psychiatry. 2017;74:686–693.
4.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 The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Accessed February 1, 2017.
5. Taipale H, Tanskanen A, Koponen M, Tolppanen AM, Tiihonen J, Hartikainen S. Agreement between PRE2DUP register data modeling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drug use interview among older persons. Clin Epidemiol. 2016;8:363–371.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