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坐月子」或对产后抑郁有效

2018-11-14 2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pekingkw
字体大小
- | +

「坐月子」作为中国女性产后的传统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饱受争议。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 Guodong Ding M.D. 等通过个案报道,分析讨论了「坐月子」对产后抑郁的疗效,文章发表于 2018 年 11 月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患者,女,33 岁,初产,产后第 14 天自行前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孕期体健,顺产,分娩后恢复较慢。在产后前两周,患者先后出现躯体不适和精神不稳等症状,因此到医院就诊以寻求得到专业帮助。

患者就诊时主诉,全天存在难以控制情绪、伤感、哭泣、时常感到担忧等状况,自己感觉疲倦、绝望,对喂养孩子、做饭等日常生活不感兴趣。没有食欲,饮食不规律,睡眠也受到影响,即使孩子睡了自己也睡不着,这些症状是在产后一周内渐次发作。尽管没有自杀的想法,但有明显的自罪感。

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不曾误用酒精、药物和毒品,无个人或家族精神疾病病史。

临床评估结果正常,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测试)、脑部 CT 检查。应用中国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对患者进行评分为 21/30, 这一抑郁筛查工具对识别中国人产后早期(1-4 周)抑郁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患者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治疗措施采取心理疗法,结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治疗。患者及其家人由于担心药物对母婴的安全,拒绝使用药物治疗,但同意继续进行心理治疗。患者及其家人相信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帮助、支持和安慰能帮助患者恢复。

接下来的四周,患者开始进行中国传统的产后「坐月子」。在产后的第一个月,产妇身体处于分娩后恢复期,不仅免于从事日常家务,还通常由母亲或婆婆等一名女性亲属照料。这种产后早期的社会支持是「坐月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坐月子」的第一个周,患者睡眠时间较前显著延长,只在吃饭时醒来。从第二周开始,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见明显改善,悲伤及焦虑逐渐消失。第四周患者重新开始自己照顾婴儿。产后六周(第 42 天)复查 EPDS,得分下降为 8/30。患者抑郁的症状逐渐减少,到「坐月子」四周后,症状全部消失,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

对于本例患者,我们对症采取了生物学治疗、心理疏导和宣教。在了解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的潜在副作用后,患者及其家人拒绝接受药物治疗。大部分精神科药物的哺乳安全性属于 L3(中等安全)或 L4(可能有害),因此需要更多的人体数据验证,药物对胎儿的可能风险也需要明确。

尽管大部分药物被认为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哺乳期患者,但并非所有精神药物都进行过哺乳期应用的安全性验证。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使用抗抑郁药,提示此类药物对婴幼儿无毒性,也未观察到躯体和行为问题,但哺乳期用药对婴儿发育的长期影响,目前尚未进行研究。

对于大部分失能程度较低的轻中度抑郁,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宣教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本例个案中,患者通过传统的「坐月子」,选择接受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行为和人际治疗。

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相比,中国在识别和治疗围产期精神疾病方面还比较落后。受教育程度较低、害怕看精神科医生和不愿使用精神科药物,是中国女性产后抑郁识别和管理最常见的障碍。而且,在女性产后精神健康方面,中国大部分临床机构缺少筛查工具和管理方法,具有疾病及其管理相关知识、能够在权衡利弊后为患者提供充分的精准治疗、具备合格资质的人员数量比较短缺。

一项被广泛引用的人类学研究提出,中国产后抑郁的患病率较低,原因即在于产妇家人提供的有力的产后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坐月子」的传统方式,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产妇情感和身体上的有力支持,不仅能够强化产妇的自尊,还能帮其减缓初为人母时所遇到的压力和困难。

参考文献

1. Pearlstein T, Howard M, Salisbury A, et al: Postpartum depression.Am J Obstet Gynecol 2009; 200:357–364
2.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 Practice Bulletin No 87, November 2007: Use of psychiatric medi?c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Obstet Gynecol 2007; 110:1179–1198
3. Stewart DE,Vigod S: Postpartum depression. N Engl JMed 2016; 375:2177–2186
4. Ding G,TianY, Yu J, et al:Cultural postpartum practices of「doing the month」in China. Perspect Public Health 2018; 138:147–149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