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和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并可极大降低有关患者的住院率。尽管氯氮平有着这一明显优势,但仍有相关氯氮平致发不良反应的报道。
有研究发现,氯氮平与多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存在紧密关联,已经确定与氯氮平使用有关的不良反应有:粒细胞缺乏症、癫痫、肝炎和心肌炎。虽然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而言往往是致命性的,但相较于接受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患者依旧有着较低的死亡率。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氯氮平可显著降低患者自杀率,此外,服用氯氮平进行治疗的患者相较于其他类型患者通常需要更为严密的随访监视,也成为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大因素。
在多种不良心脏事件中,氯氮平主要与心肌炎、心包炎和心肌病的发生有关。心肌炎常出现在氯氮平首剂 2 个月内,首剂后第一个月发生率最高。心包炎发生常较晚,往往在首剂 3 个月内。
全球范围内,有关心肌炎发病率报道发现,世界各国心肌炎发病率在<0.1% 至 3% 之间。在澳大利亚,心肌炎发病率高达 3%,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发病率则在 0.1% 以下。之所以出现这种发病率分布差异,一方面可能与不同人群易感性有关,一些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疾病,以及医疗条件对于这些因素的筛查和重视情况均可能造成差异的产生。此外,研究报道可能存在的测量性偏倚也可能参与造成了这种分布差异。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各国心肌病发病率分布也有不同,但截至目前,氯氮平相关心包炎仅有少数病例报道,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尚且空白。为此,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 Rohde 学者及其同事做了一项统计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中。
研究采用样本数据来自丹麦国家注册系统,纳入 1996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 月 1 日间开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共纳入 7932 名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行氯氮平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共有 3262 名(占比 41.12%)。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患者首剂服用平均年龄为 46.6 岁(标准差 SD:18.64),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占总人数的 72.84%。在氯氮平首剂前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 70 人,25 人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氯氮平首剂 2 个月后出现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有 7 人(0.21%),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有 8 人(0.25%),出现癫痫的有 27 人(0.77%)。
研究就氯氮平首剂 2 个月后氯氮平相关心肌炎和心包炎发生率,以及氯氮平首剂后 1 年后和 2 年后的心肌病发生率,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首剂相应时间后相关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的比较。同时,研究还统计了氯氮平首剂 2 个月后的患者死亡率。
研究结果发现,氯氮平首剂 2 个月后,出现心肌炎的患者有 1 人(0.03%),未发现有患者出现心包炎。氯氮平首剂 1 年后和 2 年后,出现心肌病的患者人数分别为 2 人(0.06%)和 4 人(0.12%)。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发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同时期氯氮平对应不良事件发生率基本一致。研究还发现,肺炎(23.08%)和中风(11.54%)是患者两大主要死因。分析发现,氯氮平相关致死性心肌炎发生率最高可达 0.28%。
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丹麦,接受氯氮平治疗的门诊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极低,氯氮平相关心脏不良事件的病例罕见。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与氯氮平相比,相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基本相同。该研究证实,先前对于氯氮平相关心脏不良事件的病例报道对氯氮平是单一诱发因素的论断欠缺说服力。一线医师针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在选用具体药物时,不应受到以往氯氮平相关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Siskind D, Mccartney L, Goldschlager R, et al. Clozapine v.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in treatment-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2016, 209(5).
2. Li X, Tang Y, Wang C, et al. Clozapine for treatment‐resistant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J]. Bipolar Disorders, 2015, 17(3):235-247.
3. Land R, Siskind D, Mcardle P, et al. The impact of clozapine on hospital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17, 135(4).
4. Pick A M, Nystrom K K. Nonchemotherapy Drug-Induced Neutropenia and Agranulocytosis: Could Medications be the Culprit?[J]. Journal of Pharmacy Practice, 2014, 27(5):447-452.
5. Nielsen J, Correll C U, Manu P, et al. Termination of clozapine treatment due to medical reasons: when is it warranted and how can it be avoided?[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13, 74(6):603.
6. Raja M, Raja S. Clozapine safety, 40 years later[J]. Current Drug Safety, 2014, 9(3):163-95.
7. Kilian J G, Kerr K, Lawrence C, et al. Myocarditis and cardiomyopathy associated with clozapine.[J]. Lancet, 1999, 354(9193):1841-1845.
8. Tiihonen J, Lã¶Nnqvist J, Wahlbeck K, et al. 11-year follow-up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FIN11 study)[J]. Lancet, 2009, 374(9690):620-627.
9. Wehmeier P M, P. Heiser M D, Frcp H R. Myocarditis, pericarditis and cardiomyopath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 Therapeutics, 2005, 30(1):91-6.
10. Curto M, Girardi N, Lionetto L,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Clozapine Cardiotoxicity[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16, 18(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