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回顾:「精」英论道精神医学青年医师研讨会长沙站

2017-09-29 15:1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9 月 24 日,于金秋时节的长沙岳麓,住友制药面向精神科青年医师的「精」英论道(长沙站)研讨会暨第一届「岳麓」精神医学青年医师研讨会胜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筹备充分,大咖云集:内容涉及医院管理、政策解读、科研以及临床,密切关注精神科青年医师的成长,得到了现场与线上观众的一致好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

住友捷报频传,重磅新药纷至沓来

研讨会伊始,住友制药中枢神经产品组总监傅楠女士带来重大好消息:抗精神病新药布南色林(洛珊®)已于 2017 年 2 月获批,2018 年 2 月将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另一明星药物鲁拉西酮预计将于 2017 年 10 月正式获 CFDA 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未来,住友制药在中枢神经领域不仅有地位稳固的专注抗焦虑产品——枸橼酸坦度螺酮片(希德®)还将有两个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先后在中国上市,将更加专注于精神神经领域的专科产品。住友制药将继续加大与广大精神神经领域的医师合作,共同推进学术交流与发展,通过高质量的药物研发和专业推广,携手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会议特邀嘉宾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李凌江教授和会议主席湘雅二院张燕博士、东南大学中大医院袁勇贵教授分别做了简短开场致辞,勉励精神科中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并重,目的是未来能够更好的帮助更加多的患者。随后,精彩学术内容正式开始。

陈俊:临床医师更应重视科研

首先,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陈俊博士带来《精神科临床研究设计》的精彩讲座。

陈俊博士强调了科研对临床医师的重要性,希望广大临床医师不要将科研视为临床工作的对立。他配合实例,系统地介绍了临床研究的各种类型,并针对不同临床研究目的做了首选研究设计的推荐,能为广大临床医师的科研工作带来启示(如下图)。

图片1新.png

马宁:精神科承担公共卫生职能是大势所趋,早治疗是重中之重

第二位讲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马宁博士为我们介绍了《精神卫生服务与政策研究》。马宁博士指出,精神科承担公共卫生职能是大势所趋,精神科医生应关注此方面的趋势。

马宁博士首先介绍了卫生服务和卫生政策的概念,随后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6 种严重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等)举例阐述。她将这些人群的特点归纳为 12 个字——「慢性、少治、残疾、贫困、早死、隔离」,并提出「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早康复」是多部门综合管理服务的要求,其中「早治疗」更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通过调研,找到这些患者低治疗率的原因,并出台了多种救助政策。未来这些政策也会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期待能够更好地惠及更多的患者。

荣晗:医生应培养科研思维,医院应重视科研建设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的荣晗博士,讲座题目为《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研究型医院的建设》。

荣晗博士首先强调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临床医生做研究应避免浮躁、急功近利,回归「以病人为中心」。随后,通过国内外一些医院和自己医院的实例,为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提出了独到见解。

夏炎:新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作用特点及文献解读

研讨会上午,最后出场的是哈医大一附院夏炎博士,她和大家分享了《布南色林(洛珊®)的作用特点与临床文献解读》。

夏炎博士首先从现有研究及医疗实践提示精神分裂症目前治疗手段仍不理想,我们期待更多的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受体亲和力的一类药物,因而在产生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新药布南色林在机制上是高选择性 DSA(多巴胺-五羟色胺拮抗剂)药物。它的特点有:

  • 独特的 D2/5HT2A 受体结合力特征,带来更为均衡的疗效与安全性

  • 受体高选择性的特征,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 独特 D3 受体阻断,改善患者认知,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布南色林是独特的 DSA 类抗精神病药物,对于 D2、D3 和 5-HT2A 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合力,与大多数 SGA 不同,其对 D2 受体的阻断力要强于 5-HT2A ,详见下图:

新.png

对于精神科医师和广大的患者,布南色林值得期待。

上午场对话讨论——提纲挈领,金句不断

上午的讲座结束后,多名嘉宾对上午的内容做了讨论和总结。西安交大一附院马现仓教授指出,临床上不仅应重视重型精神障碍,也要关注抑郁、焦虑障碍等,特别是对综合医院,有更加多的患者被漏诊,受疾病痛苦的折磨和负担更大。对于科研话题,他强调道,「我们科研的目的是发现事情的真相,帮助患者解决更多的问题,帮助患者临床痊愈,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北大六院岳伟华教授也对之前几位讲者的发言表示认同,并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介绍了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进一步为临床医生做科研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借着上午的科研相关话题,袁勇贵教授建议年轻医生「白天多看病,晚上多看书」,尽快提高自己。

李凌江教授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期望每一位中青年医师:

首先,要做好临床医生,一定要做好临床研究,做研究对培养医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

第二,要关注国家对科研项目的动向,譬如「中国脑计划」已成为国家重大项目,诸位可以试图参与到类似项目之中;

第三,今后应进一步重视精神科青年医师交流,争取两年内建立全球青年的国际性交流论坛,邀请国内外青年学者一同参加,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学科建设。

李清伟:心血管疾病与焦虑

下午的论坛,更多是关注临床技能的话题。首先,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李清伟博士分享了《心血管疾病与焦虑》。

李清伟博士首先从流行病学角度,指出现时焦虑障碍疾病负担重,焦虑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率较高,焦虑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随后,介绍了焦虑共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量表评估,以及早期识别综合医院内科焦虑障碍的工具,其中「90 秒 4 问题询问法」能够快速筛查焦虑问题的有效方法,若筛查结果为阳性,则可转为专科诊治。如下图:

5.png

最后,李清伟博士介绍了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的干预策略,总体可遵循《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采取药物与心理治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王化宁:物理治疗用于精神疾病可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下午,第二位讲者是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王化宁博士,讲座题目为《殊途同归——物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的应用》。

以抑郁症为例,很多时候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近年来物理治疗在精神科备受重视,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有增加。目前精神科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电针治疗、电抽搐治疗(ECT)、迷走神经刺激(VNS)、深部脑刺激(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王化宁博士重点介绍了 rTMS,通过作用机制的介绍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对抑郁症疗效较为显著且可维持时间较长,在物理治疗中仅略逊于 ECT。未来则需更多的研究探讨 rTMS 抗抑郁效应的病理改变和分子机制,以及长期治疗对预防抑郁复发的效果。

张燕:从心身医学角度谈「应激」

张燕博士在下午第三场为我们带来了名为《应激敏感性与心身医学》的精彩学术报告。

张燕博士从一则小故事入手,详细介绍了「应激」的概念、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进而引入「心身疾病」这一话题。「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通常涉及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器官以及内分泌系统支配的器官。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等。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兼顾病人的「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其中,提高「心理韧性」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张燕博士还分享了自己医院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包括引导患者扫码完成自评量表筛查、心理治疗、进行多学科合作交流等内容的分享。

下午场对话讨论——精彩总结,受益匪浅

下午场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博士先行发言。石川博士回顾了精神科的发展历程,感谢下午几位讲者的话题为大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科前沿知识,对中青年医生帮助很大。另外,也对精神科年轻医生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如多读基础著作、详细了解药物机制、有选择地参加学术会议、带着教学目的门诊、加强案例督导等。

张燕博士从自身经验出发,指出临床医生应养成良好习惯,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教学督导。当然,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最好是有一套完善的、具有传承的教学体系。

袁勇贵教授补充道,年轻医生还应提高自学的能力,所谓「差距在八小时以外」,这对独立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帮助。特别是一些关于精神病理学和诊断学的经典著作,推荐医生阅读。有一定临床经验后,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看文献、进行交流。

马现仓教授对于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服务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精神科在综合医院普遍不够受重视,要求发展,必须结合精神科本身特点。精神分裂症虽然是精神科的基础,但综合医院中,焦虑、抑郁等非重性精神障碍更常见,且较多分布在内科等其它科室。精神科医生应对此重视,加强联络会诊。另外,精神科医生应关注同行心理健康,共同建立和谐医院,且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应实行开放式管理。

最后,由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嘉宾王小平教授做了点评和总结。从政治及经济等层面来看,过去一直延续的医疗发展模式几乎不可能持续,改革迫在眉睫,这对精神科医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最看重的是能力,而对精神科中青年医师来说,重视技能,也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科的医师也应提升对患者精神及心理状况的重视。

「精」英论道第三场研讨会将于11月11日在首都北京召开,丁香园将继续全程直播,带来学术饕餮盛宴。

》》点击报名 》》

编辑: 杨丽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