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常给患者带来相应的社会功能损伤,并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费用昂贵,由此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花费常使常规治疗难以持续。尽管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近乎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未取得理想效果。
通常认为,氯氮平在改善患者精神病相关症状以及社会功能方面有其显著超出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能力,并能较明显地降低患者的住院率。一项对以往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也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也正因为氯氮平的良好治疗作用,氯氮平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然而,发表于近期的一篇网络Meta分析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但由于其纳入分析的部分设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代表性欠佳,这一文献所提出之不同结果已被否认。
氯氮平作为最常用的临床治疗药物,国内外一线医师对其的关注度甚高,相关研究数量也已足够支持对应荟萃研究的实施。对此,为了更好的评价抗癫痫药物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自我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郑伟博士做了一项针对以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2017年5月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中。
以往对于抗癫痫药物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所采用药物多是托吡酯和拉莫三嗪,发表语言大多为英文。因此研究主要选用的数据库为英文和中文数据库,多年来,国内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队列中就有氯氮平。
研究选用筛选数据库有中文数据库三种(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英文数据库五种(PubMed、Psyc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和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此外,检索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也被列入筛检来源。在1969篇相关文献中,最终筛选纳入21篇文献,共22项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设置两位研究员负责数据的提取和文献质量的评价,对于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主要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和Jadad量表进行。所使用统计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均值标准差、相对危险度及95%置信区间和发生一例药物不良事件需要的病例数(NNH)。
在最终纳入的22项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N为1227)中,共有四种抗癫痫药物作为评价对象,其中,采用托吡酯的有5项,样本量270;采用拉莫三嗪的有8项,样本量299;采用丙戊酸钠的有6项,样本量430;采用丙戊酸镁有3项,样本量228。加权治疗周期平均为12.1周,平均年龄36.2岁,61%的患者为男性。22项纳入研究中,我国本土研究有12项,美国、意大利、伊朗、芬兰各2项,日本和以色列各1项。
研究发现,对比于氯氮平单药治疗,托吡酯、拉莫三嗪及丙戊酸钠三种药物联合氯氮平治疗在检验水准为α=0.05时均可认为疗效有显著提高(三种药物检验P值对应为托吡酯<0.0001,拉莫三嗪=0.05,丙戊酸钠=0.002)。
在排除异常值后,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较氯氮平单药治疗统计学优势依旧存在,但拉莫三嗪联合氯氮平治疗办法的显著优势消失(P=0.40)。
在减轻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方面,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疗法在有效性上均有显著提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P值分别为:托吡酯P=0.04,P=0.02;丙戊酸钠P=0.009,P=0.003)。除托吡酯外,其他联合疗法所致不良反应及全因停药率同氯氮平单药治疗差异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托吡酯RR=1.99;95%CI[1.16,3.39];P=0.01;I2=0%;NNH=7)。
截至目前,该研究是最为全面综合的关于抗癫痫药物联合氯氮平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相较于氯氮平单药治疗,托吡酯、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疗法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处理上均有更好的效果。除托吡酯外(NNH=7),患者在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疗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显示有较好的耐受性。
研究提示,丙戊酸钠作为辅助药物在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方面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佳。托吡酯作为辅助药物仅在全面考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时,相较于其他辅助药物,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就停药率而言,比氯氮平单药治疗要高。一线医师可以依照上述结论结合患者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用药方案,以此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