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处理精神分裂症共病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2016-12-09 10: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肖春风
字体大小
- | +

近期,来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 Gough 医生于 Journal of Psychiatry Neuroscience 发表了一篇论著,从一例典型精神分裂和小儿多动症(ADHD)合并症案例说起,探讨了对此类合并症的临床处理方法,以下是论著主要内容:

病例概述

患者,男,19 岁,经儿科专科医院转诊至成人精神病症早期干预中心。患者虽接受了为期两年的精神分裂症对症治疗,但因其不良的药物依从性和反复出现的药物滥用,患者病情并无改善。

患者在 16 岁时曾服用兴奋剂进行 ADHD 治疗。考虑到患者出现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可能性较大,遂停止患者兴奋剂药物的继续使用。但患者仍希望继续使用兴奋剂,称如不服用兴奋剂自己的病情将无法好转。

ADHD 和精神分裂症的联系

ADHD 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 5.9%-7.1%,在成人群体中则达 2.5%-5%。儿童青少年发病致使的相关器质性损伤常常迁延至患者成人时期。尽管并无对照流行病学调查对 ADHD 和精神分裂症并发症做过报道,但已有证据表明 ADHD 儿童青少年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更易受精神疾病所累。

兴奋剂的作用机制阐述

兴奋剂(如利他灵和安非他命)是一类常用的 ADHD 治疗用药,目前认为,兴奋剂发挥作用机制与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相悖,但兴奋剂与抗精神病药物发挥作用均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A)的特殊功能,因此,医师应对存在或高度易感精神疾病的患者群体,常需谨慎考虑是否采用兴奋剂。然而,少有对照研究报道兴奋剂是否在加重精神疾患病情上起着促进作用,也并无指南提出相关内容。

有学者反对兴奋剂应用于精神病疾患的治疗,包括对无论有无精神病史的急性精神病疾患使用治疗剂量的安非他命和撤除抗精神病药物。有若干病例报道指出,治疗剂量的兴奋剂也会致使儿童、成人或年龄较大人群出现精神病症。此外,也有综述提出兴奋剂可能能够导致 40%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加重。

然而,也有病例报道和系统回顾研究提示,兴奋剂的使用不仅不会致使患者阳性症状加重,相反地,会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有说法解释了抗精神病药物和兴奋剂如何作用于 DA 信号通路以及两者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增多的分子水平上的 DA 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滞 DA 突触前膜的 D2 受体实现对其活动的抑制;治疗量的兴奋剂同样可以通过兴奋突触前膜的自动受体达到减少 DA 信号通路活动的作用。但当大剂量兴奋剂应用时,兴奋剂则与上述机制完全相反,这也解释了大剂量兴奋剂为何加重精神疾病而治疗量反而对患者病情有逆转作用。

在没有更多证据证实以上说法之前,一线医师用药仍需十分谨慎。临床经验表明,医师常常忽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驱症状,在没有对患者大体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查的情况下,易将此类前驱症状误判为 ADHD 症状。

临床建议

如果并发症已经发生,医师们首先要针对患者精神疾病进行治疗。原因之一便是患者精神障碍常带来一系列认知和功能损害,另外也可以给患者接受后期诊疗后病情是恶化亦或是改善提供比较基准。如患者在接受针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后仍有明显注意力散漫的症状,那么就该考虑非兴奋剂药物疗法了,其他药物可以有阿托西汀或安非他酮,非药物干预如心理教育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

如接受治疗后,患者 ADHD 症状仍未消失,就需要考虑联合应用家族支持治疗;如果担心兴奋剂的使用不当或滥用,每日给定限制剂量或许是一个降低风险的好选择;如患者精神症状加重,则须及时断药;如患者症状在 2-7 日内有较大缓解,那么医师可以继续之前的药物剂量,适当增加剂量也可。

ADHD 常与精神分裂症并发,两者组成的合并症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以上的一些治疗建议尚仅基于局限的学术论著,对于验证精神病患是否进行 ADHD 治疗方向的研究亟待开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林靖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