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磁共振:创伤后应激障碍者脑部结构发生改变

2016-11-07 2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林清秀
字体大小
- |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的、应激源相关性的疾病,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PTSD 的终生发生率约 6.8%。因此,临床需要更好的了解与 PTSD 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以更好的对 PTSD 进行诊断和治疗。

结构性 MR 成像可以提供有关 PTSD 神经解剖改变的信息,进而可以帮助临床进行理解和诊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的 Shiguang Li 医生等利用 3D T1 加权成像来探索 PTSD 患者的脑部结构改变,进而探索创伤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白、灰质改变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 67 位地震后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PTSD 组)进行 3D T1 加权成像检查,并与同样遭受地震但未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78 位成年人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PTSD 患者与经历了相同精神创伤的但未发生 PTSD 的人相比,脑灰质和白质均有改变。在 PTSD 早期,灰质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表现为大脑皮层增厚,这可能是由神经炎或其他营养性过程造成,而这个过程又和内分泌改变或功能性代偿有关。该研究发表于 2016 最新一期的 Radiology 上。

纳入研究的人员均有地震经历。首先使用临床医生管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表(CAPS )对纳入人员进行评分,评分大于等于 50 者由心理医生根据精神疾病结构临床访谈诊断和统计手册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 PTSD 或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经历严格的排除标准后,最终有 67 位患者进入最后的 PTSD 组。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 3.0TMR 检查。使用 T1 加权 3D 梯度回波序列(重复时间/回波时间,8.5/3.4;反转角,12°;轴向截面 156;层厚,1 mm;FOV,24×24 cm2;矩阵,256×256)获得大脑的解剖结构。

图像获得后,使用 FreeSurfer 5.0.0 来建立一个大脑皮质 3D 模型来测量皮质厚度。同时该过程还包括白质的分割、拓扑缺陷的自动修正等过程。

皮层厚度定义为灰白质交界到模型中软脑膜表面的最短距离。使用 10 毫米的全宽度二分之一最大高斯内核对表面图进行平滑处理,然后使用非刚性高维球形平均法对皮层折叠处进行调整,进而对所有的纳入者进行平均化。同时通过 FreeSurfer 对 14 个感兴趣区,包括双侧海马、杏仁核、丘脑、伏隔核、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以及 5 个胼胝体分区进行容积测量。

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组之间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分布、受教育程度等)没有统计学差异。距离地震时间为 7~15 个月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 MR 检查前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组之间颅内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皮层厚度分析发现,PTSD 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两处皮层增厚聚集区。一个位于左侧楔前叶,第二个从颞上回右上后区延伸到右下顶叶。

PTSD 组中未发现有皮层厚度薄于对照组。14 个皮层下灰质结节和 5 个白质结构中,只有胼胝体后部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SD 组的胼胝体后部体积小与对照组。在所有幸存者中,胼胝体后部的体积与 CAPS 得分成反比。PTSD 组中 CAPS 总得分与左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成正相关。PTSD 组中,胼胝体后部的体积与左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成反比。

该研究分析比较未接受治疗的且发病时间较短的 PTSD 成年人和经历了地震剧烈精神刺激但健康的幸存者的大脑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与健康幸存者相比,PTSD 患者脑结构发生改变,包括右侧颞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和左楔前叶的皮层厚度增加,胼胝体后部的体积降低。此外,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与 PTSD 症状严重性(CAPS 评分)成正相关,与胼胝体后部的体积成负相关。

本研究有三个重要的发现:

1. 胼胝体后部,也就是胼胝体压部的改变,在 PTSD 患者和非 PTSD 幸存者中的差异具有特异性。

而胼胝体压部主要功能是联系双侧大脑半球的视觉处理区域,包括顶下小叶、楔前叶和后上颞沟。有趣的是,皮层厚度增加的区域均接受主要来自与胼胝体压部的传入和传出的投射,而这部分表现为体积减小。体积减小的胼胝体后部和皮层厚度增加的左侧楔前叶之间的关系表明,内侧顶叶皮层的病理改变可能会导致走行于胼胝体后部的该区域的投射纤维中断,潜在的后果就是 PTSD 中的认知和情感功能的改变。

2. 左侧楔前叶是重要的视觉处理区域,而已有研究发现 PTSD 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该区域在记忆任务中活动性更强,研究假设楔前叶的改变可能包括 PTSD 患者中出现的视觉闪回症状。

3. 楔前叶、后颞上回和顶下小叶的改变也很有意思,因为这些区域均属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而胼胝体后部又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功能的重要路径。

综合考虑,以上 3 个发现表明了一种特定模式的脑后部区域皮层增厚,楔前叶的改变与胼胝体的白质减少有关,而胼胝体又是这些导致 PTSD 的脑后部区域发送和接收大脑半球投射的通道。

之前有研究表明,PTSD 患者的皮质厚度是变薄的,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通过与之前已有的研究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 PTSD 患者脑结构的改变可能不会立即发展为萎缩性改变,但是皮层厚度增加可能会是 PTSD 的早期脑部改变,而萎缩性改变是 PTSD 的一个慢性过程。

总之,该研究表明,未接受治疗的灾难后幸存者伴早期 PTSD 患者与不伴有 PTSD 的幸存者相比,其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区域(包括颞上回、楔前叶和顶叶下部) 皮层厚度增加。同时还有胼胝体特定区域的白质纤维体积的降低,而这个胼胝体特定区域又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区域的通道。同时,这些改变也有 PTSD 临床严重性相关。

这些发现促进了对 PTSD 早期脑结构改变机制的理解,以确定严重的精神创伤是否会导致 PTSD。这些发现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那就是确定经历了严重创伤的个体是否会发展为持续性的 PTSD。

延伸阅读

精彩幻灯: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精彩幻灯:神经系统读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影像时间(微信号 dxy_radiol_today)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