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高催乳素血症系因内外环境因素引起血清催乳素含量升高(>25 ng/mL),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性欲减退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上使用的部分抗精神病的药物,如奥氮平、齐拉西酮、利培酮等,通过阻断多巴胺 D2 受体发挥治疗作用外,也因减弱了多巴胺对催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风险。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制约着抗精神病治疗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同时,血清中高浓度的催乳素也与患者骨密度的降低密切相关。
2015 年 10 月,来自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 Mahgoub 博士,在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杂志上阐述了老年病人接受抗精神病治疗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病例。
个案详情
患者,男,70 岁,曾服用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及阿立哌唑,但因疗效欠佳,停止服用上述药物。而对利培酮耐受较好,但当药物剂量增加至 6 mg/d,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这造成了患者对抗精神病治疗方法极差的依从性。
辅助检查:在单独服用利培酮后,患者血清催乳素含量 60 ng/mL(男性参考值为<20 ng/mL), 脑部 MRI 提示垂体腺瘤,双能 X 线骨扫描提示骨密度降低。当利培酮用药量降低至 4 mg/d 时,患者的妄想症状重新出现,提示药物剂量不足;遂增加用药量至 6 mg/d,同时联合使用阿立哌唑 5 mg/d。
4 周后患者催乳素水平下降至 25 ng/mL,其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消失。精神病学症状好转,达到预期疗效。同时再次嘱其进行骨密度评估,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这一不良反应与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患者的年龄、性别密切相关。总的来看,精神分裂患者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后,男性的患病率为 42%~47%,而绝经前的女性患者率则高达 48%~93%。在所用药物中,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帕潘立酮与血清高催乳素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一剂量-反应关系在年轻女性中更为明显。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与阻断多巴胺受体 D2 有关,该受体活性被阻断的越多,血清中催乳素的含量也越高。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的阻断程度不同。这其中阿立哌唑仅对多巴胺受体有部分的阻断作用。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在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中,阿立哌唑可作为抗精神病治疗的辅助用药,推荐用药量为 5 mg/d。该篇 meta 分析,共纳入了 5 篇 RCT 研究,阿立哌唑作为辅助用药,患者症状可控,疗效较好。
Ahla 博士认为,当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后,不可随意降低药物剂量或者更换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含量大小,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如垂体腺瘤、库欣综合征等),同时评估联合用药的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可能,如抗抑郁药地昔帕明、阿米替林、氯丙咪嗪、曲舍林等。除此之外,对于老年病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在目前,尚无任何针对抗精神病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治疗指南的情况下,临床工作中应当做好排除诊断,切勿随意降低剂量或更换药物,而导致患者症状反复。而联用阿立哌唑治疗可能是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方法之一,不过其深入的机制仍亟待研究,临床的推广仍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