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进行的一项抗抑郁药物荟萃分析试验表明,同给予安慰剂治疗的儿童相比,接受抗抑郁治疗儿童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是安慰剂组儿童的2倍。当前研究的作者试图校验儿童自杀行为与抗抑郁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风险是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Matthew Miller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在高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第一个90天内,更易发生自杀行为。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4月2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上。
该队列研究纳入162625名10-64岁的抑郁症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的西酞普兰,舍曲林和氟西汀的模态剂量分别为20mg/d,50mg/d和20mg/d。
研究结果显示,同接受模态剂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抗抑郁治疗起始剂量高于模态剂量的24岁以下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舍曲林和氟西汀的每日最大剂量分别为40 mg/d, 200 mg/d, and 80 mg/d),其蓄意自伤风险是对照组的2倍。
作者表示,这大约相当于每150名接受大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中,就有一名患者发生蓄意自伤事件。但是,在25-64岁的患者中,自杀行为风险却无明显不同。
根据最近的荟萃分析结果,研究结论为,年轻人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疗效温和,但是也有证据表明,药物剂量与抗抑郁治疗效果无关。
从该研究来看,大约一半的研究对象正在服用由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开出的高剂量抗精神病处方药物。临床医师应“避免高剂量的起始药物疗法,并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数月,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有过自伤史。”
丁香园精神频道已开通微信订阅号 关注即可获得5个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