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方法:历史回顾与未来的方向

2019-07-18 18: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hanny
字体大小
- | +

难治性抑郁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难治性抑郁症仍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1)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2)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机制的抗抑郁症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称为难治性抑郁症。因此,对目前的文献中关于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及定义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的文章对关于难治性抑郁症的定义以及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此项系统综述检索了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2月25日,通过检索,共确定18篇相关的文献。包括五种不同的分级方法,综述如下:

1.抗抑郁剂治疗史表单(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History Form。ATHF):THF出现于1990年,用于在进行电休克治疗(ECT)前评估患者抗抑郁治疗后的精力恢复情况。该表单根据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分为5个等级:从0级(无抗抑郁药物使用)到5级(高剂量抗抑郁药物联用锂盐等治疗),每一级均要求抗抑郁治疗至少持续4周,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抑郁障碍。

2.麻省总医院分级模型(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Staging Model,MGH—S):其最大限度地纳入了当时认知范围内所有与TRD有关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了治疗失败的次数和强度,以及增效治疗和联合治疗等所有优化治疗的干预措施,尤其关注ECT的治疗效果。与一般模型直接分级不同,MGH—S模型可得到一个具体的分值,更精准地定位患者治疗抵抗的强度,尤其对区分中等强度抵抗有优势。因此与前面述及的模型相比较,该模型的测评结果更加全面可靠。然而该模型同样有其局限性,MGH~S中抗抑郁药的剂量和疗程所占分值比重等同于增效治疗与合并治疗,然而一般来说后两种方法往往抗抑郁效力更强;该模型的评分系统中ECT史所占比重较大(达3分),但并未对治疗的具体情况加.以说明,如治疗次数等,使得该项评分较为主观武断。

3.莫兹利分级法(Maudsley Staging Method,MSM): 与MGH—S相似,该模型对换药是否发生在同类型药物之间不做考量。该模型采用计分(3—15分)分级(3级)的形式:轻度(3~6分),中度(7—10分),重度(11—15分)。

4.TR-S分级模型(Thase and Rush Staging Model,TRS): 该模型由Thase等于1997年提出,分为5个等级。该分级基于患者既往抗抑郁药物治疗失败的次数和类型,根据临床使用频率的高低对抗抑郁药物进行分组,利于评分和分级。如当时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一组,使用频率稍低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ECT为一组。TRSM第1级为至少一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失败,且该药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组别;2级为至少两种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失败;3级指在2级抵抗标准的基础上,TCA治疗失败;4级指在3级抵抗标准的基础上伴MAOI治疗失败;5级为4级抵抗标准的基础上存在一个疗程ECT失败。

5.欧洲分级模型(European Staging Model,ESM): 1999年,欧洲科研组织开发出ESM。根据足量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5级:TRDl为12—16周,TRD2为18~24周,TRD3为24—32周,TRD4为30~40周,TRD5为36周~1年。根据分级标准不难发现,各级的治疗时间存在疏漏或重叠,使其可操作性受限。

  此系统综述确定了五种分期模型。在分期模型中发现的优势包括严格评估治疗的充分性,耐药性与症状恢复的区别,对相同的体重分配不同药物治疗,以及考虑其他增效治疗手段。未来的考虑应该包括根据现有证据对特定增效手段进行评估,包括电惊厥治疗和氯胺酮治疗,以及基于有效证据的心理治疗。这篇最新更新的系统综述应指导难治性抑郁症的定义和未来分期的研究。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