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和围产期因素或可增加自杀风险

2019-06-14 07:34 来源:www.thelancet.com 作者:嘉雨秋
字体大小
- | +

据估计,每年约有 800 000 人死于自杀,因此其预防变得尤为重要,甚至情节不严重的自杀企图和严重的自杀意念也被纳入考量。另外,导致自杀的因素复杂繁多,有较近的风险因素如精神疾病、经济萧条,也有较远的风险因素如童年逆境。

研究者对自杀的追溯已经深入到童年,甚至胚胎时期,随着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OHaD)模型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宫内和围产期因素也与自杀和精神疾病有着莫大的关联。虽然迄今为止已有不少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共病与自杀的关联,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些研究不仅数量匮乏,且相互之间的结论和观点存在矛盾。

道格拉斯心理健康大学精神病研究所的 Orri 博士等研究者对宫内和围产期暴露与自杀、自杀尝试、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直至截止至 2019 年 1 月 24 日的 MEDLINE、Embase 和 PsycINFO,仅将英国同行评审的杂志被纳入参考。

由两项研究员单独提取基本信息(国家、年份、随访时长)、各项风险因素相关的案例和非案例、暴露和未暴露的数量。数据统计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计算 OR 值和 95%CI,利用 Meta 回归计算了异质性。该研究在 PROSPERO 的登记序列号为 CRD42018091205,研究于 2019 年 4 月发表于 The Lancet 杂志上。

经筛选,共纳入 42 项研究,其偏倚风险都相对较低(平均质量评分为 9/9[四分位距 8–9])。统计发现以下特征与自杀风险的增高有关:家族或父母因素,比如出生顺序靠后(如第四胎或第二胎 vs 第一胎,pOR = 1.51 [95% CIs 1·21–1·88]),少女妈妈(1·80 [1·52–2·14]),单亲妈妈(1·57 [1·31–1·89]);社会经济地位因素,比如母亲(1·36 [1·28–1·46])和父亲(1·38 [1·27–1·51])受教育水平低;胎儿生长发育水平低,比如低出生体重儿(1·30 [1·09–1·55]),小于胎龄儿(1·18 [1·00–1·40])。

相比之下,父亲的年龄、低胎龄、产科特征(比如,剖宫产)、孕期疾病和暴露史(比如,母亲吸烟或高血压疾病)与自杀风险的增高无明显联系。自杀企图和自杀意念部分的统计结果与以上结果近似,然而这些结果只是由少量研究数据统计而来。在 Meta 回归显示,研究异质性(I2 为 0-79.5)主要由随访时长差异导致。

这些研究表明 产前和围产期因素与自杀风险的增高与生命历程、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假说都有着很大联系。一些研究数量较少的风险因素,尤其对自杀企图和意念,仍有待更多研究。另外,其关联和根本原因的相关机制也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还有待开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