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夜光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

2018-10-04 09: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邱雨佳
字体大小
- | +

生物钟由明暗的日常循环调节,维持健康的周期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途径,而我们正在误入歧途。智能手机、LED显示屏和节能灯泡发出的蓝光波长比人类进化途中适应的星光和烛光的淡黄光要短。这种变化对昼夜节律有很大影响。

蓝光与褪黑素

光能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但不是任何光都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颜色是重要的影响因素,460nm到480nm范围内的蓝光对关闭褪黑激素、使人们保持清醒和警觉有特别好的效果。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可为视觉皮层捕捉到全波段的光谱,而第三种光感受器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发现,它只对蓝光作出反应。该感受器被称为黑素蛋白酶,它通过直接与视交叉上核(生物钟计时器)联系来调节褪黑素的产生。

“清晨”与“夜晚”这两个生物钟关键点正在受蓝光的影响。夜晚的高水平蓝光与清晨的低水平蓝光不止打乱了昼夜节律,而且扰乱了与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相关的生物钟基因。

美国医学协会发表了一份声明呼吁减少夜间蓝光。蓝光与健康风险的升高息息相关,影响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神经疾病、胃肠溃疡和不良生育等疾病。对青少年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最大,这两个群体对夜晚光线造成的生物学效应特别敏感。

有裂缝的生物钟

在双相患者中,生物钟几乎每一个齿轮都被破坏。昼夜节律基因发生改变,褪黑素延迟、减弱且更容易被蓝光抑制。明暗的时段变化,如轮班工作、季节变化、穿越时区,都可触发新的双相循环发作。

夜间蓝光和卧室环境光可引起昼夜节律紊乱。晚间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延缓和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并损害睡眠和认知。此处存在恶性循环,因为夜猫子在夜间使用电子设备的倾向更大,该行为是将昼夜节律向夜型转移的独立因素(“相位延迟”)。夜型节律在青少年中很突出多见,并且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

卧室光线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在睡眠中透过眼睑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动物对照研究发现,夜间环境光线导致抑郁、影响学习、对大脑有不利影响(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缩短参与学习和认知的树突棘)。这些关联非常强烈,以至于伦理组认为在人类身上进行此类对照研究是不道德的,但是横截面研究和纵向观察研究支持相同的结论。

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受生理节律的影响,而光信号的中断可能在精神病的发病及其恶化中起作用。暴露于夜间昏暗灯光下的小鼠,长大后会变得更易焦虑。人类研究发现,春季阳光的快速流动与早期双相情感障碍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简单结论

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遵循昼夜的自然变化规律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明亮阳光的清晨、低水平蓝光的夜晚、漆黑一片的卧室。

译自Chris Aiken, MD, Smartphones, Evening Light, and Childhood Bipolar Disorder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