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服下的抗抑郁药物,会不会只是糖丸?

2018-03-30 01: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邱雨佳
字体大小
- | +

早在 15 年前,因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失败率居高不下,有人开始质疑安慰剂效应的攀升是否影响了研究人员对抗抑郁药物真实疗效的判定。关于这个话题,近年来学界争论不断,相关研究数据也不断刷新。

为了研究安慰剂效应是否对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美国西北临床研究中心的 Arif 教授等人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获取了 1987 年到 2013 年共计 27 年的 16 种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研究数据(包含 85 个试点,115 次临床试验,23109 位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于 2017 年 6 月发表于 World Psychiatry 杂志上。

研究者分别计算了安慰剂和抗抑郁药物的应答强度、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之间的效应差异、效应量和有效应答率,并将这些结果进行时间上的比较,使用探索性分析发掘实验设计与实验实施方式随时间而发生的潜在改变。

实验结果正如预期的那样,在过去三十年间,安慰剂效应的强度有稳定增强的趋势,从 2000 年到目前为止增长了 6.4%(r = 0.46,p<0.001)。但与此同时,抗抑郁药物的应答强度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6.0%,r = 0.37,p<0.001)。由此可见,效应量(0.30 vs. 0.29,p = 0.42)和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之间的效应差异(10.5% vs. 10.3%,p = 0,37)在数据上始终保持平衡。此外,证明抗抑郁药物有效的临床试验比例在过去 15 年间有所增加(47.8% 增长到 63.8%),但是两者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差异。

该研究还发现,试验中采用过去认为能够降低安慰剂效应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安慰剂效应,并且这些方法与安慰剂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可被重复。在最近 34 次试验中,有两次试验采用了改良版的访谈方式,但这两次试验均未取得成功。

研究结果表明,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和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弱的,且在三十年间,根据 FDA 的数据,16 种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之间的效应差异始终持平。因此,安慰剂效应强度的逐年增长并没有使患者服到口中的药物效果逐年减弱,近期 Cipriani 教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也表明抗抑郁药物比安慰剂效果更好,并且不同的抗抑郁药物之间也存在疗效差异。

这些发现对临床药物实验有指导性的价值,促使学者们调查其他可能影响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因素。而对于临床抑郁症的治疗,则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鼓励抑郁症患者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对疾病加以管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1] Khan A, Fahl M K, Faucett J, et al. Has the rising placebo response impacted antidepressant clinical trial outcome? Data from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987-2013.[J]. World Psychiatry, 2017, 16(2):181-192.

[2] Cipriani A, Furukawa T A, Salanti G,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21 antidepressant drug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2018.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