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答预测,路在何方?

2018-03-25 01: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pekingkw
字体大小
- | +

青少年抑郁症一直是精神科医生比较头疼的疾病之一,治疗应答率低是其棘手的主要原因。据流行病学统计,有接近 25% 的青少年患者对治疗应答不佳。但我们临床上至今缺乏判断应答是否良好的预测指标。2015 年 Van Borkulo C 教授在 JAMA Psychiatry 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曾提出,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可以作为抑郁症结局的预测指标。

所谓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是指患者各种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性越高,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越大,越能提示预后不佳。有的患者抑郁症状之间可形成一定的「环路」,从一个症状出发,经过一系列症状的「恶性循环」后再回到原点。

这一研究成果迅速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虽然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成年人,但大家也希望以此为青少年抑郁症结局的预测打开一扇窗户。此后,英国剑桥大学 Lizanne Schweren 教授参照 Van Borkulo C 教授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模型开展了一项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应答率的研究,但研究并没有得到类似的结论,成果发表在 2017 年 11 月的 JAMA Psychiatry 上。

研究方法及结果

该研究招募了 465 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 2 年半的随访。与 Van Borkulo C 教授的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规范的抗抑郁治疗。最终根据研究对象的治疗应答情况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不佳组,对研究对象的每个抑郁症状的强度及症状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 33-itemMood and Feelings Questionnaire (MFQ)。

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 11-17 岁之间,其中 75.1% 为青少年女性。应答良好组与应答不佳组相比,其基线水平的 MFQ 平均分略高(47.5 vs 44.3),两组并无显著差异。自杀风险评分应答良好组高于应答不佳组(1.25 vs 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应答不佳组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较应答良好组高(4.3 vs 3.6),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各抑郁症状的强度分析显示,只有「注意困难」一项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其他抑郁症状也无明显差别。

研究讨论与总结

Van Borkulo C 教授的研究针对的是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其中不乏有患者呈现阴性结果,而这部分患者是否年龄偏小或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治疗对症状变化的影响),研究中并未深入分析。

从 Lizanne Schweren 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结局预测,不同于成年人抑郁症患者。原因可能有很多,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的不断变大,本身就是抑郁症状反复发作的后果和表现,大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在基线水平就与成年人有明显不同。

综上,尽管现在许多专家提倡在抑郁症评估时引入网络结构分析,但对于独立于成年人的青少年群体,在更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之前,我们不能太过盲目地将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密度作为治疗应答率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Goodyer IM, Reynolds S, Barrett B, et al.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nd short-term psychoanalytical psychotherapy versus a brie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unipola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MPACT): a multicentre, pragmatic, observer-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superiority trial. Lancet Psychiatry. 2017;4(2):109-119.
2. Nilsen TS, Eisemann M, Kvernmo S. Predictors and moderators of outcome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studie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22(2):69-87.
3. van Borkulo C, Boschloo L, Borsboom D, Penninx BWJH,Waldorp LJ, Schoevers RA. Association of symptom network structure with the course of [corrected] depression. JAMA Psychiatry. 2015;72(12):1219-1226.
4. van Borkulo CD,Waldorp LJ, Boschloo L, et al. Comparing network structures on three aspects: a permutation test. ResearchGate. Published March 2017. Accessed May 4, 2017. doi:10.13140/RG.2.2.29455.38569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