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抽搐治疗(ECT)是精神科治疗重性抑郁症、严重兴奋躁闹、木僵等的有效物理方法。现代肌肉松弛剂及麻醉剂的引入使得ECT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得到良好改善。然而,ECT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轻度头痛、记忆问题和心律失常。
ECT后激越是另一种并发症,发生率5%-12%,以运动性不安、烦躁、定向障碍和行为恐慌为特点,形式可轻度自限,亦可严重到需要医疗措施的干预,包括使用镇静剂、苯二氮卓类或异丙酚。但是,由于以上药物对年老者的不良反应,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可以预防ECT后躁动的药物将是令人振奋的。
来自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麻醉科的Shahriari等人就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了这么一种药物,术前1小时使用可以有效预防患者ECT后激越,并将该病例报告于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案例详情
该患者68岁,女,患难治性重性抑郁症,首次接受ECT治疗,ECT之前使用的药物是西酞普兰、喹硫平和卡马西平。ECT治疗方案:使用Thymatron DGx装置,双侧电极放置,40%-50%的刺激剂量,每周三次,共6次,治疗前及过程中给予吸氧并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使用丙泊酚80mg、阿托品0.5mg、琥珀酰胆碱35mg作为麻醉剂。每次治疗发作均充分。
治疗经过:
首次ECT治疗患者苏醒后表现异常激越,RASS镇静评分达+2至+3,需工作人员进行保护约束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mg。
第二次及第三次ECT治疗患者表现同首次,均给予咪达唑仑控制躁闹。
第四及第五次ECT治疗前患者血压升高至140/90mmHg,遂于治疗前1小时口服氨氯地平5mg,ECT治疗开始前血压降至120 / 80mmHg,且ECT后血压稳定于先前水平。有趣的是,在第四和第五次ECT治疗后,患者平静苏醒,未发生激越。
但是在第六次ECT治疗之前,患者血压为120 / 80mmHg,未口服氨氯地平,结果治疗后患者醒来时焦虑不安,时间长达60分钟。 患者的抑郁症状经6次ECT治疗后显着改善。
氨氯地平治疗电抽搐治疗后激越的潜在机制
Shahriari等人推测氨氯地平影响这种ECT治疗后激越的可能机制包括钙通道阻滞剂降低脑灌注压从而减轻脑血流量的突然增加、抑制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的钙通道导致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和抑制突触后活性。
尽管机制不清,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但是该个案对于临床上预防ECT后激越具有指导意义,即ECT治疗前1小时口服5mg氨氯地平可有效预防ECT后激越的发生,尤其是在老年和高血压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