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盐可大大降低双相障碍患者愈后患癌率

2016-09-23 18:39 来源:丁香园 作者:肖春风
字体大小
- | +

糖原合成酶-3(GSK-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据研究发现,这种酶在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像信号转导,基因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骨架组织在细胞周期的生成、发展等活动中均可找到 GSK-3 活跃的身影。

也正因为 GSK-3 在诸多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物作用,它的异常往往导致一些重性疾病的出现,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代谢障碍、神经退化和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对于这些疾病来说,GSK-3 抑制剂也自然成为了治疗的优选药物。

有研究称,GSK-3 可能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异常表达方面扮演着「癌症推动者」的作用,然而,许多学者对这种看法并不赞同,截至目前,医学界对于解释 GSK-3 在癌症病变中究竟起何作用仍然争议不绝。以往有针对癌症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患有不同癌症的患者身上均发现了异常表达的 GSK-3,然而这些研究并不能对 GSK-3 的作用做出定论,GSK-3 也可能在癌症病程中起着抑制作用。

一例针对就诊患者群体的队列研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接受锂盐治疗的患者有着较高的癌症患病率;另外,相较于对照组的较高的非上皮性癌症风险,锂盐治疗组则表现出其非显著的优越性。尽管这一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并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研究提示了锂盐可能与癌症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然而,针对两者关联的研究量极少,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为此,来自我国宝岛台湾高雄医科大学药学院的杨教授,在 2016 年 2 月发表于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的文章中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旨在探究服用锂盐和双相障碍患者后发癌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概况

研究调用数据取自中国台湾的健康数据库(NHIRD),服用锂盐治疗的患者被分为一组,而服用其他抗痉挛剂的患者则被分为另一组。后期利用时间依赖性的 Cox 回归模型和风险比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

研究共纳入 4729 位双相障碍患者,其中 3250 位仅服用抗痉挛剂进行治疗,370 位患者仅使用锂盐进行的干预治疗,另外 1109 位患者则是抗痉挛剂和锂盐联合使用者。

以往研究已经发现双相障碍患者有着高风险的患癌率,较高的患癌率同样出现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一研究则显示,锂盐的使用可使双相障碍患者群体整体患癌风险降低 26.5%,而施用规定日剂量的患者群体的整体患癌风险更能降低 44.8%。

锂盐最初作为 GSK-3 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起于 1996 年。尽管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锂盐的应用与否与癌症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可行性不高,但利用大样本的人口群组队列研究由此已成为一大论证工具。

临床建议

研究证明,只有锂盐的使用剂量达到规定日剂量时,才能取得最好的癌症预防效果。杨教授认为有两种药物暴露情况,一种为每日高剂量但总体暴露时间不长,另外一种则恰好相反。总的来说,对两种情况的患者群体,患者的年龄对锂盐的预防作用影响甚大,年纪越轻,锂盐服用的预防效果更好。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双相障碍患者群体而言,锂盐的施用可大大降低其患癌风险,此外,锂盐的量效作用也与整体患癌风险的大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尽管研究已经初步探寻出双相障碍患者锂盐的使用与后发癌症之间的联系,更为深入的研究仍需进行以探讨锂盐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癌症的作用影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