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第二十四期:读指南 提要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2016-09-12 11:40 来源:《前沿》杂志 作者:方贻儒
字体大小
- | +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介绍了特定人群(老年、女性、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这部分特定人群有着某些特殊而不可替代的身体发育、特征、躯体状况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会改变治疗的选择、药物的代谢或疗效以及耐受性与安全性等,因此需要临床医师认真思考,慎重决策。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需要遵循抑郁障碍治疗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 充分评估与监测;2. 确定药物治疗时机;3. 个体化合理用药;4. 抗抑郁药单一使用;5. 确定起始剂量及剂量调整;6. 换药;7. 联合治疗;8. 停药;9. 加强宣教;10. 治疗共病。

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特别注意老年人的病理生理改变、社会地位改变对于治疗选择、药物反应等的影响,定期监测患者躯体功能状况。相当数量的老年抑郁患者存在躯体疾病共病,因而要特别注意抗抑郁药物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认知功能损害更为敏感,且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复杂,可能影响治疗转归。

单一药物的治疗选择

老年抑郁患者的单一治疗药物首选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包括舍曲林、氟西丁、西酞普兰等。此类药物抗抑郁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老年患者易耐受;更大的优点在于其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轻微,不加重认知损害,可长期维持治疗。其次,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亦可用于老年抑郁障碍治疗,但在高剂量时可引起血压升高,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改变。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中的米氮平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更适宜伴失眠、焦虑症状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而对于常伴有生物节律紊乱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阿戈美拉丁。需要强调的是,老年患者应慎用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因其具有明确的抗胆碱能作用以及可能的心脏毒性,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关于老年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建议临床采用低于成人患者的起始剂量,遵循使用有效剂量治疗抑郁症的原则,因此剂量滴定是不可或缺的临床过程。另外需要临床医生重视的是,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能力较低,可能产生药物蓄积作用而致血药浓度过高,并因此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的应用原则

联合治疗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考虑的临床选择之一。从现有临床研究分析,有关老年抑郁症联合用药的循证证据尚不充分,《指南》建议结合个体情况慎重选用。

药物联合的目的是强化疗效,可考虑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添加增效剂及第二种机制互补的抗抑郁剂。临床上,小剂量联合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常用措施,如利培酮、喹硫平,但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监测肝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代谢等老年人中尤须关注的各项指标。

其他非药物性治疗措施

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不管使用何种生物学治疗手段,合并认知心理治疗都应作为一种治疗常规。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无助感、无力感、自尊心低下以及负性认知,常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心理治疗(IPT)、心理动力以及问题解决等方法。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经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表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对于不能耐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MECT 适用于老年抑郁障碍中自杀倾向明显、严重激越、拒食以及用抗抑郁药无效,同时无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的患者,也可适用于老年抑郁的维持治疗。

本文根据《老年抑郁症治疗要点:解读中国<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一文改编,原作者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医生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马辛 主编.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2] Mottram P, Wilson K, Strobl J. Antidepressants for depressed elderl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Jan 25; (1):CD003491.

[3] Nelson JC, Delucchi K, Schneider LS. Efficacy of second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in late-life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8 Jul; 16(7):558-67.

[4] Oakes TM, Katona C, Liu P, Robinson M, Raskin J, Greist JH.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duloxeti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ooled analysis of two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J].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3 Jan; 28(1):1-11.

[5] Cuijpers P, van Straten A, Smit 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late-life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6 Dec; 21(12):1139-49.

编辑: 尹玉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