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读者读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话,你就会发现在抑郁障碍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诊断类型,称之为「伴混合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其定义为符合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并伴有亚综合征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的患者。
目前的一些证据显示,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相比,伴有混合特征的患者,其复发、自杀企图、物质滥用、以及功能残疾的风险会增加。
虽然对于抑郁症患者,有许多抗抑郁药药物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对于伴有混合特征的患者而言,一些临床报告却显示,抗抑郁药物也许无法起效。其原因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如自杀意念和行为,患者转躁,激越以及冲动行为
目前还没有临床随机试验评估过,对于伴有混合特征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能否起效。但一些有限的证据却提示,对于这类患者,使用抗精神药物和心境稳定剂可能有效。
对此,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系的 Suppes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鲁拉西酮对于伴有混合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AJP 杂志。
纳入研究的患者都符合 DSM-IV-TR 中的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伴有 2~3 条躁狂症状,患者被双盲、随机分配接受 6 周的鲁拉西酮(20~60 mg/d,N = 109)或安慰剂治疗(N = 100)。
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为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的从基线时的得分变化,次要终点指标为临床总体印象评分(CGI-S)严重度分量表得分。
研究结果表明,鲁拉西酮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总体疾病严重程度,其结果由 MADRS 和 CGI-S 在第六周时最小二乘法平均值改变情况得出,分别为-20.5 vs -13.0,和 -1.8 vs -1.2。
通过使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得知,鲁拉西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在试验中,由于药物副反应而导致的终止治疗事件发生率低。最常见的副反应为恶心(鲁拉西酮组发生率为 6.4%,安慰剂组为 2.0%),倦怠(分别为 5.5% 和 1.0%)。
该试验的结论为:对于伴有混合特征的抑郁症患者,鲁拉西酮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所以,对于此类人群,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鲁拉西酮便有证可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