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2015:双相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边缘系统的异同

2015-09-17 18:44 来源: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作者:姜晓薇,周千,汤艳清等
字体大小
- | +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患病率和自杀率均较高的两种精神疾病。在临床上,由于 BD 处于抑郁相的时间较长,对于以抑郁相为主,没有躁狂发作史的 BD 鉴别则更为困难,因此两种疾病的鉴别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找到能够鉴别 BD 和 MDD 的客观生物学标记,为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往有大量研究表明边缘—皮质—纹状体神经环路在 BD 和 MDD 的发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患者在边缘—皮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自发活动情况,以期找到鉴别双相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应用 3.0T 磁共振对名 45 名 BD 患者、66 名 MDD 患者以及 80 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分析三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基于 Matlab 平台的 DPARSF 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应 REST 软件包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低频振幅数值(ALFF 值)。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 BD、MDD 患者与 HC 之间的 ALFF 值差异,并采用 post-hoc T 检验的方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

结果发现:

1. BD、MDD 和 HC 受试者之间 ALLF 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梭状回、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右侧颞下回、双侧嗅皮层、双侧壳核、左侧脑岛、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额中回眶部、右侧额上回内侧、右侧眶额叶内侧、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额中回、双侧直回、双侧距状回、右侧楔前叶;

2. BD 和 MDD 患者 ALFF 值有相同的增高趋势的脑区: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壳核、 左侧梭状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杏仁核、左侧嗅皮层、左侧颞上回;

3. BD 与 MDD 和 HC 相比,特征性 ALFF 值增高的脑区: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梭状回、右侧尾状核、右侧杏仁核、右侧颞下回、右侧嗅皮层、右侧壳核、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额中回眶部、右侧额上回内侧、右侧眶额叶内侧、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额中回;特征性 ALFF 值减低的脑区:双侧舌回、双侧距状沟、右侧楔前叶;

4. MDD 仅在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壳核、左侧梭状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杏仁核、左侧嗅皮层、左侧颞上回的 ALFF 值显著高于 HC,在其他脑区的 ALFF 值与 HC 相比无显著差异。

可见:

1. BD、MDD 和 HC 受试者之间在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存在大脑自发活动的显著差异;

2. BD 和 MDD 患者在左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存在大脑自发活动的共同异常;

3. 双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大脑自发活动异常可能是 BD 患者的特异性脑功能改变;

4. 左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大脑自发活动异常可能是 MDD 患者的特异性脑功能改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开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