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饥饿试验的启示:阿片类药物与相关精神心理问题(下)

2020-04-30 14: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肖春风
字体大小
- | +

阿片类药物可以导致个体行为的巨大转变,个体的生存本能似乎被阿片类药物依赖所掩盖。对成瘾个体而言,阿片类药物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甚至可以为此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现象的产生可由大脑对环境中物体重要性赋值的相关理论解释,阿片类药物成瘾者对阿片类药物赋予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认知和奖励回路中神经塑性的改变将使个体优先考虑与阿片类药物以及疼痛相关的线索,从而阻碍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健康良性互动。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阿片类药物对成瘾者的价值远超于食物、性和社交带来的价值。

鉴于阿片类药物的上述种种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的另一奇怪后果。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会感到「不舒服」——好像自己的情绪不太「对。」这种感觉可能容易与抑郁相关症状混淆,但这种感觉本身并不是悲伤或者快感不足,而是持续的情绪困扰。这种感觉的出现或反映出人体第三系统——负责情绪调节的系统的失调,具体既包括负责积极情绪状态的神经结构/功能的破坏,也包括导致消极情绪状态的系统的过度激活。以上这些变化共同影响着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愉悦感的能力,并可加剧个体的特殊困扰感,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 Hyperkatifeia(希腊语)。十分类似于明尼苏达饥饿试验如何使人产生无尽的饥饿感,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也可能使某些个体无法获得相对积极的影响。

综上,阿片类药物从缓解和加重疼痛环节以及致瘾环节对个体造成了神经生物学层面的多重影响。那么,这些对于现阶段临床治疗有何启示?我们知道,就现阶段而言,极大多数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并未得到临床干预。少部分得到临床干预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多服用阿片样物质激动剂(如美沙酮、丁丙诺菲等)或拮抗剂(如肌注纳曲酮等)药物。鉴于个体间生物学差异很大,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可能并不够有效。成瘾医学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应该是开发个性化干预方法,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尽管我们十分渴望治愈疾病,但目前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认识揭示了这一观点的谬误和可能带来的危险。患者常问:「这种药物有效,我好多了,可以停药了吗?」与明尼苏达饥饿试验的受试一样,现实情况则是,阿片类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断药后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渴望心理可能长达数年。而鉴于患者耐受性的降低以及高效的合成阿片类药物的可及性,仅仅单次复发可能都是十分致命的。基于此,医生们可能需要帮助患者转变到慢性疾病管理模型,正如我们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策略一样。也就是说,「这种药物对我有用,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继续坚持服用的原因。」未来的研究或将会开发出预防复发的最新策略,但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明尼苏达饥饿试验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