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停不停?早期血液指标说了不算

2016-01-23 09: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奇
字体大小
- | +

氯氮平是唯一一种获批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自杀风险的抗精神病药,并且使用时需要强制性血液监测。除了粒细胞缺乏外,还会造成其他血液指标变化。

为了研究氯氮平服药后早期对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Lee 博士等进行了一项随访研究,研究成果于 2015 年 10 月发布在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杂志上。  

研究人员随访了从 2009 年 1 月到 2010 年 12 月多伦多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有氯氮平服药史的 101 名病人,随访期间:开始 26 周,每周监测血液指标一次;26 周后,每两周监测一次。在一年随访后仍有 66 名患者服用氯氮平。

研究发现,服用氯氮平第一周后有短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增加,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但是样本只有五例发展为中性粒细胞缺乏,其他患者并未出现粒细胞缺乏。其中中性粒细胞增多累计发病率为 48.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 5.9%,血小板增多和血小板减少分别达到了 3%。早期血液系的异常很明显,尤为髓系。但是这些改变是短暂的,与氯氮平免疫调节有关。

临床上,服氯氮平后需常规血液检查,虽然这样可以减少粒细胞缺乏风险和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还是会产生某些消极后果。比如因为长期监测麻烦,有 32% 的病人停用。

值得注意的是,氯氮平其他不良反应事件如胃肠动力低下、心肌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粒细胞缺乏症高。此外,氯氮平最初 6 个月治疗获益与常规血液检查经济支出是不成正比的。

有趣的是,一项为期六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氯氮平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概率和其他二代抗精神病药相似。比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氨磺必利、齐拉西酮等。但是也有报道称:氯氮平所带来的治疗效益大于粒细胞缺乏的副作用,大多数用药患者十周以后血液计数稳定,继续监测无益。

Lee 认为不应将这些早期血液检查结果作为氯氮平停药标准。今后的研究更应关注服药后早期血液指标变化趋势,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并对于使用氯氮平的益处和风险也应鉴别和评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秦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