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婴儿初到世界时,会有与照料者进行眼神交流的强烈倾向。相较于脸的其他部位,婴儿更喜欢盯着人的眼睛看,而大人对他们灵动有神的大眼睛也无法抗拒。但请注意,婴儿的眼神也许会传达某些隐匿的信息。
近日一篇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的论文称,婴儿对面部,尤其是对眼睛的偏好和早期家庭教育可导致未来冷酷无情的特质,从而进一步导致反社会行为。
冷酷无情特质被认为是精神病人反社会行为的前驱,包括难以识别他人情绪、无法回应他人悲痛、无愧疚感和同情心。
该研究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Jonathan Hill开展,纳入213名20周胎龄的初产妇。婴儿5周时,观察者评估婴儿眼光对追踪人脸和红球的偏好。29周时,用标准测试观察母亲与孩子的互动,并以此评估母亲的敏感性。幼儿2.5周岁时,用标准化的家长问卷调查评估幼儿的冷酷无情特质。
研究包括108名女孩和105名男孩。2.5周岁时,男孩的无情特质得分较女孩高。在校正多种因素后,面部追踪少预示着高无情特质得分。母亲高敏感与女孩低无情特质得分显著相关,但不包括男孩。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通过眼神交流读出对方情绪,而成年后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社会脑”的发育,也得益于婴儿时期与照料者的眼神交流。除眼神交流外,早期的家庭环境和敏感的父母亲对这种特质的塑造同样重要。”Jonathan Hill说。
“虽然我们的发现很有趣,但仍需要证实。即使被证实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也不意味着婴儿时期的问题会决定未来的行为,因为人的发展是充满不确定性的。”Jonathan教授补充道。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Iliyan Ivanov说,“本研究表明男孩更少受教养的影响,而女孩对环境因素,如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更敏感。”
“但是这类研究很难进行,因为研究对象都是幼儿,很难保证是否有其它疾病影响,如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它们皆可在早期显现。所以客观的检测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症状,并制定教育和治疗方案。”
婴儿的眼神接触潜藏着许多奥秘。2013年《自然》杂志刊载的一篇论文认为,缺乏眼神交流可能是婴儿自闭症的表现,这是最早能探测出自闭症症状的阶段。无论如何,我们希望通过眼睛这个窗户,了解婴儿更多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