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岁的小樱出落得婷婷玉立,1 米 67 的个子,体重约 90 斤。去年中考结束,进入高中,学业压力增大。
开始关注体重,害怕长胖,主动节食。平时就吃点营养代餐,青菜水煮一下,其他都拒绝吃,有的时候强迫她吃鸡蛋,最后勉强吃点蛋白,但是鸡蛋黄是绝对不碰!
很快,小樱的体重明显下降,只剩 60 斤!脸上,仿佛只剩一双的大眼睛,面颊凹陷,骨瘦如柴。
小樱的身体也出现了警报:才 15 岁的她,出现闭经了。同时伴有水肿、贫血、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低血糖、低血钾症;
化验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色素降低,全身皮下多处出血点,甚至还出现了肝肾功能改变。
树兰医院精神卫生科蔡巍主任诊断为神经性厌食,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病情危重,联系感染科会诊,随后将小樱转至感染科救治。
但是小樱对于治疗非常抵触抗拒,口服药她偷偷压在舌头下面,然后到厕所里吐掉,医生检测她的血药浓度很低,说明她没有按医嘱正常服药。
由于整个人暴瘦,营养严重不足,又不肯进食,医院给她挂营养液维持生命,但是她偷偷去厕所,拔掉针管把营养液倒掉!每次医护人员为了能让小樱“多吃点”,都在斗智斗勇!
小樱治疗效果一直反复,体重曾一度回升到70斤左右。
然而,出院回到家后,又再次拒绝服药,依旧吃得极少,而且都是卡路里非常低的食物。
在身体虚弱,极度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小樱还想着去跑步运动减肥!
今年二月,小樱突然高热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发现消化道出血,贫血,败血症,肺部炎症,进行了抗感染治疗,之后再次转到了树兰医院,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口腔内都出血。
树兰医院精神卫生科、感染科、神经外科、血液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专家为小樱开展树兰iMDT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是唯一能救她的方法,手术置入脑起搏器(DBS),但是前期要先把患者的生命体征稳住,纠正凝血功能,把营养跟上去,才有手术的机会!”神经外科胡华主任医师表示,小樱先转到感染科,由高海女主任医师进行抗感染等抢救治疗,通过持续静脉滴注营养液、血浆等,纠正贫血、凝血功能等问题。
今年4月1日,小樱终于获得了手术机会。
由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孙伯民教授主刀,为小樱进行脑深部伏隔核刺激术(DBS)以及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通过植入大脑病变神经环路中的电极持续放电,干预控制情绪、情感的神经环路,达到治疗目的。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也被称为依伏神经核,是一组波纹体中的神经元。在大脑的奖赏、快乐、成瘾、侵犯、恐惧以及安慰剂效果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术后,小樱很快感觉到饥饿,“妈妈,我想吃东西!”这句久违的话,让一家人的高兴溢于言表。
“早上开始吃了小半碗的稀饭,过一会又想吃饼干,之后想吃水果……”小樱妈妈说,女儿开出了一长列的饮食清单,不过医生提醒,饮食要慢慢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容易引发急性胃扩张。
而且小樱的肠壁已经很薄,小肠绒毛萎缩,因此吸收消化功能不好,要慢慢恢复。
4 月 14 日下午,郑树森院士也来到病房看望小樱,“精神气色好多了,嘴唇红红的也有血色了!”当听说,小樱体重回升了两斤,郑树森院士非常高兴,鼓励她好好治病,小樱也答应,养好身体再回到课堂继续完成学业。
得知郑树森院士来看望自己,小樱希望能够和自己的院士“偶像”合影留念。
健 康 科 普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慢性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伤害回避的人格特质,这样的特质与发育阶段、生活事件、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厌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一般神经厌食症患者不会主动就医,倾向于否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因此当患者家属发现有明显拒食,导吐等异常行为,以及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带患者到精神卫生科就诊。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抗拒药物治疗,也可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