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精神专科医生;他,也是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他,敢于担重任、扛大旗;他,也愿意为了缓解队员们的思乡之情,亲自下厨做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他是谁?一位面对疫情能够大刀阔斧制订「八大铁律」的领导者,一位善于发现非常时期中不平凡的小确幸的观察者,一位甘居人后愿作幕后助攻的精神科医师,一位提出建设性心理治疗方案的心理咨询师。他,就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的马现仓教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他的描述,去体验那些至暗时刻中闪烁着微光的奉献、感动与惊喜,一起聆听「油泼面」背后的故事。
(图片:马现仓院长提供)
全力奉献,惊喜常在,战「疫」缩影,感恩全员
丁香园:马院长,您好!我们知道,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由省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呼吸科、呼吸科、感染科、精神心理科、护理等多个科室的骨干和感控专家组成。作为队长可否请您与我们谈一谈您和您的同事(团队)在一线的工作职责及见闻感受?
马教授: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于 2 月 1 日紧急组建,2 号出发并于夜间抵达武汉。我们队伍中的 121 位成员来自陕西省 41 家医疗单位,涵盖重症呼吸科、呼吸科、感染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尤其是团队中护理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护理人员达 100 位)。初到武汉的前两天,主要任务是为队员们接受严格的感控培训,围绕穿脱隔离服等内容展开。经过连续两天昼夜不停的培训,所有队员感控内容掌握基本合格,于是在 2 月 5 日正式入驻协和医院西院(国家定点危重患者收治医院)。我们陕西医疗队主要负责接管 7 楼病区的 50 张床位,另向 9 楼病区支援 40 余位护士,总负责病床数达一个半病区。可以说,我们初到武汉之时,是湖北乃至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和关键的一个时期。当时存在诸多矛盾:第一,病人数量增长迅猛,床位严重不足;第二,防护及生活物资紧缺;第三,医务人员数量不足,超负荷工作。因此,针对上述矛盾,中央提出相关指示——「一定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也是第一大原则。我们和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克服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病床数量。协和医院的病房经过不断改造,从最初的 300 余张床位,到最终扩增至 800 余张。经过来自全国的 11 支医疗队和协和医护人员的一起努力下,我们这里现在疫情状况明显好转。我们主要负责的 7 楼病区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共收治 90 余名重症患者,目前已有 40 名出院。这期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例。
其中有一名 68 岁的女性患者,于 2 月 5 日我们入驻协和医院的当天收进病房。住院后患者情况不断恶化,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经过紧急讨论确定患者应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治疗。尽管如此,患者的病情仍旧在不断加重。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抢救,并配备专门医疗护理队伍负责该患者。经过一个月和病情的不断斗争,3 月 2 日该患者整体情况明显好转,并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这名患者就是我们和死神斗争的一个奇迹,她的病情好转让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那种从死神手里抢回病人生命的成就感,是很难用语言去具体表达的。之后,我们通过远程会诊与交大一附院共同为该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昨日,该患者已经可以下床自主活动了。
另一对 70 岁的老夫妻同时患上了新冠肺炎,先后收入我们病区,但是由于性别安排,他们并未收入同一病房,在治疗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允许他们双方见面交谈。两人相互之间非常牵挂,我们的队员在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自愿做起二人的「信使」,传递彼此之间的惦念与牵挂。2 月 13 日,我们的队员受大叔的委托,于 2 月 14 日情人节当天为阿姨送上一束玫瑰,当时阿姨非常欣喜,说这是她这一辈子收到的最特别的玫瑰。经过悉心治疗,这对老夫妻也于一周前康复出院,目前在隔离点进行继续观察。
我们这里其实也是武汉所有抗疫队伍的一个缩影。在这段时间内,每个队员都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他们时常向我提出要去最困难最艰苦的岗位,有时候安排休息时间过长会遭到他们坚决反对,他们所做的种种,都让我感到深深地骄傲。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一场全民战役,不是仅仅医护人员就能打胜。这其中更包含来自武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解决一切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来自社会各界的捐献物资,为我们紧缺的医疗资源作好充分的战斗补给。正是因为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这场战斗中,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到现在的成绩和阶段性的胜利。
(图片:马现仓院长提供)
加强防控,分层应需,演好助攻,共度时艰
丁香园:一线医护人员作为此次「抗疫」的主力军,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队长同时又是精神心理方面的专家,针对团队一线医护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您和医疗队管理层都做了哪些应对工作?
马教授:我本身作为精神科医生,随队另配有一名心理治疗师。针对这场来势凶猛、传染性强的疫情,一线工作者要负责大量患者的救治工作。其实,所有人都是在这场战役中,负重前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盛压之下,必然会出现心理问题。针对可能的心理问题,我们对一线人员和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我们在出发时多是怀着悲壮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由于前方诸多不确定性所造成——3000 多名医护人员感染,多名医护工作者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人员的压力非常大。抵达武汉后,他们的情绪开始出现焦虑和恐惧,焦虑来自诸多未知,恐惧来自疫情凶险。在精神紧张和高强度工作双重压力下,有些队员甚至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甚至发热(这种发热多为低热,37.2~37.3℃,不伴随其他症状,经休息和放松后可快速恢复正常)、疲惫和倦怠。
第一,我们要解决疾病凶险所造成的恐惧。我们一再强调防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并且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培训,如制定八大铁律,要求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得摘下口罩(除房间清洁区);不得私自出门;不得私自会客;不得互相串门;个人负责自己房间打扫;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饮食,不能在房间以外的任何地方饮用食物等;进入酒店后,我们也有严格的防护程序。这种严密的措施哪怕「十防九空」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措施的施行,可以让队员们心里踏实。
第二,如果发现队员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则会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第三,我们一再向队员强调「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学会自我关爱,保证良好睡眠和均衡饮食,如有甚者可求助安眠药物。
第四,要注重团队建设。最初队员们都不是太熟悉,所以我们通过团队建设增加大家的熟悉程度和团队凝聚力,这也有利于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之情与饮食不习惯问题,我主动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惊喜,给他们每个人做了碗油泼面。这碗看似普通的油泼面,却让疫区前线这个不平凡的时刻暂时定格,食物暖胃,温情暖心,每个队员都得到了一种心理的慰藉和满足。许多队员甚至奉这碗油泼面为「最好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针对患者而言,我向全国同行提出了几条建议:
按需干预。不能主观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干预,而是哪里有需求才进行干预。
不缺位、不扰民、不夸大、演好助攻角色。需要我们精神科大夫时,我们立即出现;不要把心理干预搞成大家的心理负担;不能过分夸大心理干预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要充分明确精神专科在抗疫过程中为助攻角色。
患者也需分层次干预:首先,对方舱医院患者进行干预;其次,为轻症患者;第三,才是重症病房有需求的患者,毕竟这些患者要优先保证生命安全。
针对我们病区的患者,采取能远程就不见面。由于进入病区需要穿隔离服,患者往往也面戴口罩,这些对于心理沟通所需要的肢体、眼神等交流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导致沟通效率的降低,因此我们采取线上远程沟通。
解决患者生活困难。患者需要与外界联系,需要获得外界相关信息。因此我们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获取信息,这些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图片:马现仓院长提供)
结语
作为精神心理专科医师,马教授为一线医务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去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作为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他还肩负了更重要的责任,要「把每一个队员都平安带回家」。从感控培训、考核,到制订八大纪律,这些部署都是为了战「疫」胜利时,所有队员能够一起平安回家,再来一碗热滚滚的油泼面,共享这荣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