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与疼痛一:何谓疼痛?

2020-02-17 08: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嘉雨秋
字体大小
- | +

来自比利时的 Vlaeyen 等研究者对疼痛产生的行为和慢性疼痛的治疗进行了更深入的汇报和探讨,于 2020 年发表在了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小编将分四篇文章帮大家提炼该文献的重点,本文为第一篇。

流行病学

慢性疼痛,持续超过三个月的疼痛,是现代工业化社会最常见的问题。平均 11%-38% 的青少年儿童正承受着慢性疼痛,5.6%-18.1% 的成年人承受着慢性腰背痛。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显示,腰背痛、头痛和颈痛是最容易造成残疾负担的疼痛种类,慢性疼痛造成的经济负担据评估已超过了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

疼痛与感觉

疼痛常与受伤、组织损伤和器官疾病相关,临床上往往用疼痛来定位受伤的位置和性质,但也有不少研究表明无论急性还是慢性疼痛,其实不一定和组织损伤有关,例如磁共振上腰椎的病变,如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患者不一定受过伤,也不一定有疼痛症状。

疼痛与情绪

在关于疼痛的基础研究中,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的机制尚且不明,科学家们发现,情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疼痛是人经历急性损伤时一种不开心的感受和情绪经验,当患者有疼痛症状时,临床医生会更重视他的症状,即使不一定存在组织的损伤。

疼痛的必要性

然而,没有疼痛的生活也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感觉不到疼痛,那么当人们面对烧伤、攻击等危险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有逃跑和防御的反应,那么过早面临死亡的风险会增高,所以疼痛其实与饥饿和口渴一样,都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生理条件。

疼痛模型

综上所述,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和情绪,更是一种警报和防御行为的指向。于是,逐渐出现了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的疼痛模型,最近发现的一种是恐惧-逃避模型,它将认知、情绪、动机和疼痛相关表现结合。

另有类似的说法——活动回避模型,也是一种慢性疼痛模型,它是指当人在正常恢复时间之后仍持续回避活动,那最终将会导致残疾。还有角度认为,回避行为是疼痛的错误呈现结果,是产生严重损伤的标志。

总结

总体来说,疼痛是个老少通吃的全球问题,比起与疾病的相关性,它其实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惧-逃避模型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学习它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