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精神医学:科技助力传统,医疗以人为本

2019-11-06 09:2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精神医学,是一个「年轻」的专科。且相对与其他临床学科,其理论支持更少,发病机制更复杂,异质性更显著,反而被认为是未来颇具发展潜力的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探索与精进,为精神病学的研究和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科技创新与传统医疗的有机结合正为精神医学的发力推波助澜。

10 月 27 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共同举办 「第七届康宁精神医学国际论坛」。值此机会,丁香园与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安德鲁·格林肖、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精神医学系主任 李新民,以「科技创新与精神医学发展」为主题,进行一次人工智能的探讨。

1.jpg

人工智能下的精神医学在中国的未来如何?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不仅加强了临床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能力,提高了治疗效果,也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并且在后续随访、陪伴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患者减轻精神疾病带来的困扰。」

安德鲁·格林肖教授是精神病学及神经科学教授,目前担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精神病学系副主席,同时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他及其团队,在人工智能应用于精神卫生方面的临床检查和治疗的研究造诣一直属于世界前沿水平。

他介绍,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是智能计算机在精神病学研究领域真正展现出的优势。大脑一直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临床医生们在诊疗方法时无法做到对结果的完全预测。虽然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会使用一种简单的生物标记物(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或激素水平),但是在精神病学中,我们往往会需要多维度地去思考这个病症。

面对国外走在前沿的探索,李新民教授在谈及精神医学在国内的近况时,向我们介绍说:「国内的精神医学研究起步其实不算早,但在近十几年,国内开始加大引进西方的精神医学研究,教育模式上基本和西方,特别是北美,是基本一致的。」作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主任,拥有数十年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经验,他认为中西方精神医学研究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区别主要体现在人文方面:国外的医学研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而国内则注重以医院和医生为基础的医疗制度。

另外,国外的医疗体系基本可以保障患者得到均质化的治疗,也就是指每一个患者到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得到的治疗基本是一致的;而国内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城市都会有所差异,先进的医院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偏僻地方的医院还是会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这是国内需要不断努力去补齐的短板。

尽管目前国内的医疗水平会因为地域原因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但是在李教授看来,鉴于目前国内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数据通讯技术,国内医疗体系之间的差异化明显的现象会很快会被解决。而且,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习惯和中医理论等等不同的元素,会给西方医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比传统的西方的精神医学表现出更大的发展前景和优势。

治疗抑郁症,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就能 OK?

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人类并不非常清楚,其可能是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例如遗传、内分泌、生理或者心理上遭遇到重大的打击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通常不会单独影响患者,他们往往是同时交互发生,使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心情低落,思维迟缓,甚至是对身体机能也有一定的损害。

这也成了格林肖教授团队研究的一个目标。当前他们的研究团队正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和数学模型来搭建一个大脑网络的多维几何空间结构,通过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为抑郁症患者筛选出更有效的药物。整个过程远远超出了传统临床医生的能力范围。

通俗的来讲,就是当医生帮助一个抑郁症患者时,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特定的算法逻辑选出最适合他的药物,从治疗开始就最大程度地提高成功的几率。整个系统参数可能涉及到的维度会有很多,基因组、环境、年龄、睡眠质量等等,而拥有越多的数据则代表考虑地愈加周全。系统模型还在不断增添完善中,在未来可以被复制到其他医院,协助临床医生们更好帮助患者。

在格林肖教授说到这个例子时,李新民教授也表示,抑郁症可能不是一种疾病而更像是一种症状,就如同病人发烧一样,只靠量体温是不能找出病人发烧的原因的,所以当医学家开始分析抑郁症的治疗措施时,会把此当做一种症状来看待。但是抑郁症背后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种包含人文、哲学和宗教等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所以,当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医生进行这些分析的时候,可以协助医生找出一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是诊断的标准。

李教授同时指出,治疗抑郁症最重要的核心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也就是以人为本。医生不应该只注重这是什么病症,而要注重患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什么经历,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医生需要做到从患者的角度来分析解决和治疗抑郁症。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做出判断,但最重要的还需要医疗工作者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来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去给予他们人文的关怀。人工智能是非常强大的,它的研究潜力也是无穷的,而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以人为本的关怀上去,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牵头海外院士工作站,搭建精神医学国际研究据点

格林肖教授认为将人工智能引入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是一个十分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整个团队里需要有懂得机器人设计和智能算法的计算机专家、医院信息系统搭建的专家,同时专业的临床医生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团队里不同领域的成员需要找到共通的工作语言与节奏,这对于团队搭建来说至关重要。

今年 3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与安德鲁·格林肖教授领衔的英国、加拿大院士团队启动共建海外院士工作站计划。该工作站的建立初衷是为了研究人工智能在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临床问题,同时也会在老年痴呆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基础类研究,进而在拓宽精神医学合作领域、创新国际学术合作模式、发挥优势培养科研人才、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双方共同发展的科技研发新体系等方面,为人类攻克精神疾病做出更多的贡献。

采访中,格林肖教授表示自己对于康宁医院所表达的「完善的战略规划」和「坚定的合作意愿」印象十分深刻。大多数的卫生医疗机构系统都比较传统与保守,而温州康宁整体的医疗体系架构中却展现出了更为积极与创新的一面,例如医院使用的全新电子病历,而且还格外关注重病人的精神健康。同时,医院把所有患者的数据做到了标准化、系统化的录入,这是在医疗卫生机构系统搭建方面的非常重要的进步。

他认为以上种种的措施,对患者的信息收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计算机系统的健康评估非常有用,使得温州康宁的医疗系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示范案例,这是他在其他医疗机构里未曾见过的。

这场「A+」论坛将推动全球精神医学的共荣

当最后问及到两位教授对本次精神医学国际论坛的看法时,两位教授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李新民教肯定了本次大会的影响力,他认为这次大会的影响力比往届更大,邀请了多名精神医学届领军人物来此进行互相交流,同时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在这方面中国正在给世界精神医学做出更多贡献。

同时,格林肖教授也赞扬了本次精神医学国际论坛,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尤其当他看到参与者多为优秀的年轻学者,他们对非常重视临床基础研究,同时也拓展出很多创新治疗的方法,这让他印象十分深刻。同时教授还表示他可以感受到所有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地参与、互动和学习,这是一场研讨会所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因此他给本次论坛做出了「A+」的评价。


编辑: 丁吕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