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项目——临床研究方法学研讨班于 2018 年 6 月 20 日~6 月 21 日在京举办。研讨班主要聚焦精神科临床研究方法学,由项玉涛、彭晓霞、 汪海波、闫芳、詹思延、王杨、胡昌清、费立鹏教授领衔的导师团队进行授课,探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理论结合实际,为学员们带来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培训课程。
本次会议由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教授、世界精神科学会精神病理委员会委员项玉涛教授致开场辞。在开场辞中,项教授指出对于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者,无论是晋升职称的需要,还是为了更好的开展临床服务,都离不开临床科研。通过一系列新颖又务实的精神科临床研究方法培训课程,不仅仅意在科研本身,同时也可以增加临床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服务于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杨蕊对「中心」的教育培训相关历史以及课程内容做了简短的介绍。
用好既有医疗常规数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彭晓霞副教授,讲授了利用医疗常规数据进行科研设计的一些新思路,并指出创造性的使用既有医疗常规数据和样本开展研究,对于资源有限的新研究者而言,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但也必须注意使用既有数据的缺点。
RCT 与 Real World Study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项目开发与管理部副主任汪海波教授,介绍了在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中,最常被用到的 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随机对照试验),与 Real World Study(真实世界研究) 之间的优劣比较。最后指出,「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与承启关系」。针对不同的临床研究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研究设计方法,才能取得最大获益。
科研选题从临床实际出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社区防治科科长闫芳,分享了如何从临床工作中提炼科学问题。通过实例解析,引导学员基于临床工作提出有科学价值或临床价值的研究假设,再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
投稿有技巧
项玉涛教授则站在审稿人的角度,细致生动的分析了论文投稿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技巧、误区和注意事项,选题上启发学员新的思路,技巧上推荐到具体的文献编辑软件,增强了学员们撰写和发表论文的信心。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统计负责人王杨,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可能影响临床研究最终结果的各个因素,而运用经典的、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科研者避免很多问题。
临床研究中的质量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胡昌清,为学员细致分享了临床研究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贴心的推荐可行却不违背原则的问题处理技巧。
资深「中国通」介绍如何写综述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卫生学与流行病学的费立鹏教授,用流利的中文向学员们介绍了系统综述和元分析报告标准(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并一再强调,作为各类指南重要的参考和临床医生最常用到的文献,综述具有非凡的意义。
大数据与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教授,分析了在这个公开与分享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给临床研究带来的机遇,同时分享了实用的数据共享平台。
本届精神科临床研究方法学研讨班吸引了精神科医生、研究生近两百人次,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期待下期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