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 GERI-BD 研究教你如何治疗老年双相躁狂

2018-01-22 10: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pekingkw
字体大小
- |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以及老年患者自杀率、致残及致死率的增加。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趋于衰退,且可能共病多种躯体疾病,导致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差,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增加。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老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即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及丙戊酸盐,其临床经验多是从年轻人群的研究中总结的。对于老年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临床上应用心境稳定剂,缺乏具有年龄特异性的循证学依据及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

Robert C.Young 教授等人的这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药物治疗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GERI-BD)为首例,比较了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7 年 8 月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杂志上。

研究方法

研究共纳入了 6 个研究中心,从 2403 名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筛选了 224 名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的双相情感障碍 I 型患者,且就诊时处于躁狂状态、轻躁狂状态或混合状态(诊断标准为 DSM-IV),YMRS 评分 ≥ 18 分。

患者在双盲状态下被随机分配至两组,每组 112 人。进行为期 9 周的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碳酸锂和丙戊酸钠的起始剂量分别为 300 mg/日、500 mg/日,目标血清浓度:碳酸锂为 0.8-0.99mEq/l,丙戊酸钠为 80-99ug/ml。

在任何时间,若患者控制躁狂症状欠佳,均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每周 3 天,0.5 mg-1.0 mg/日)。若 3 周后患者疗效欠佳,可辅助利培酮治疗(最大剂量 4 mg/日)。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降低剂量,但当碳酸锂血药浓度低于 0.4mEq/l,丙戊酸钠低于 40ug/ml,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依从性差,无法服用试验管理者则退出试验。最终碳酸锂组 55 人,丙戊酸钠组 63 人。

研究的评价指标为:(1)通过评价药物的镇静效果及达到血清目标浓度的患者比例来评价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即安全性。(2)通过 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即杨氏躁狂量表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及讨论

碳酸锂组和丙戊酸纳组的脱落率基本相同,3 周时分别为 14% 和 18%,9 周时分别为 51% 和 44%。与年轻患者相比,脱落率相似,甚至更低。碳酸锂组最大剂量均值为 780 mg,最大血药浓度均值为 0.76mEq/l,而丙戊酸钠组分别为 1200 mg,74ug/ml。达到目标血清浓度的患者比例两组基本相同。

总体来说,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钠组的累计应答率(即 YMRS 分值降低 50% 以上)无明显差异,第 3 周分别为 62.5% 和 57.1%,第 9 周为 78.6% 和 73.2%。两组的累计缓解率(即 YMRS 分值 ≤ 9)亦无差异,第 3 周分别为 45.5% 和 43.8%,第 9 周分别为 69.6% 和 63.4%。

年龄大小、躁狂发作的类型对治疗效果无影响。与年轻患者相比,虽然老年患者用药剂量低,血药浓度低,但反应率及缓解率与年轻患者无明显差异。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酸锂组 YMRS 评分降低的更显著,第 3 周比丙戊酸钠组低 1.57 分,第 9 周时低 3.9 分。以 YMRS 基线水>30 为条件再进行分析,则 YMRS 基线分值>30 分时,碳酸锂组分值下降较丙戊酸钠组显著,<30 分时两组并无差异。

在镇静效果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用药前期(第 3 周)两组出现震颤的人数基本相同,但用药后期(第 9 周)应用碳酸锂的患者出现震颤的人数多。

两组辅助应用劳拉西泮和利培酮的总比例基本相同,碳酸锂组 60.7%,丙戊酸钠组 50.9%。两组对利培酮的需求基本相似,均为低水平(碳酸锂组 17%,丙戊酸钠组 14%),但 4 周后丙戊酸钠组应用劳拉西泮的比例较碳酸锂组高,分别为 19.6% 和 9.8%。

总结

这一研究提示,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治疗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均安全、有效。若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在治疗后期可短期合并劳拉西泮以达到更佳的疗效。碳酸锂在疗效方面略胜一筹,特别是对躁狂症状严重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由于锂盐还具有神经保护及预防自杀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时应重视锂盐的应用。

参考文献

1.Al Jurdi RK, Marangell LB, Petersen NJ, et al: Prescription patterns of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in elderly compared with younger participants who achieved a「recovered」status in the systematic treatment enhancement program for bipolar disorder.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8; 16:922–933
2. Lala SV, Sajatovic M: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among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 literature review. 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 2012; 25:20–25
3.HirschfeldRM,BowdenCL, Vigna NV, et al:A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divalproexsodiumextended-release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mania. J Clin Psychiatry 2010; 71:426–432
4.BowdenCL, Janicak PG, Orsulak P, et al: Relation of serum valproate concentration to response in mania. Am J Psychiatry 1996; 153: 765–770
5. Sproule B: Lithium in bipolar disorder: can drug concentrations predict therapeutic effect? Clin Pharmacokinet 2002; 41:639–660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