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精神医学的经验和精准,精神时间第 4 期在杭举行

2017-06-25 19:1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新艳、姚俊华
字体大小
- | +

2017 年 6 月 24 日,丁香园「精神时间」第 4 期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青委会学术沙龙在书香馥郁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召开。

论坛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香园共同主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胡少华副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评估中心石川主任、丁香园学术拓展总监许倩女士分别致辞。

胡.png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主持开场

石.png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教授

胡少华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筹办情况,指出开展精神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有助于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我们目前「奔跑在经验医学的路上,但最终必将是走向精准」。以症状学为中心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必将被从基因学、神经环路和行为实践及研究所取代。这也是此次精神时间第四期选定主题的初衷。

石川教授在致辞时指出,精神时间已经举办了四期,形成了贴近临床、关注前沿的学术传统,逐步在精神科医师中间树立起了学术品牌。传承和持续品牌影响是非常有挑战的,石川教授对为本次研讨会组织方胡少华教授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丁香园、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许.png
丁香园学术拓展总监许倩女士致辞

许倩总监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对各位参会者踊跃报名和出席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这是丁香园精神时间线下活动的第四期,走过 3 个城市,本次活动首度启用丁香播咖这一直播平台,让更多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实用、新颖的学术内容,打造立体的、多渠道的学术平台,为中国医生更多赋能。

在开幕式后的学术分享部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宏宇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建中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张云淑教授围绕「精神医学的经验和精准」的主题对精神科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作深入探讨。

石川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核心理念、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说明,并从诊断、评估依从性、治疗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应用到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石教授特别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打破传统的观念,除了传统药物的治疗外,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注重新兴科技产品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或有助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

唐.png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宏宇教授

唐宏宇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浅出的分享了精神科临床诊治思路。他谈到,精神疾病的诊断,需常识与常态相结合,遵从「凡与常理不符之处,必为问题之线索」的诊疗原则。

同时,唐宏宇强调精神科临床诊治的基石就在于对 30 个常见症状和 20 个常见综合症的深入掌握。治疗决策要遵从全面和全程的思路,即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确定治疗方式,从疾病发展的早期、急性期、稳定期到康复期,持续追踪患者疾病的全过程。

最后,唐宏宇教授提到,临床诊治的最高标准就是「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而精准判断患者个体化情况的基础,是规范化的培训等。

胡少华教授对 2017 年 APA 年会双相障碍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胡教授介绍了双相障碍发病的三种机制、新的生物标记物辅助的早期诊断、新的治疗方法。

根据这些机制、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胡少华教授提出了目前双相障碍诊治的新思路:首先,从神经发育假说中,应避免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其次,从神经炎症假说中,母孕期要注意身心健康,预防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全身微生物,尤其是肠道等含黏膜上皮的管道菌群的平衡;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使用益生菌,注意通过环境形成自身菌群稳态;避免物质等诱因;使用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等调节神经环路,以及锂盐治疗对恢复大脑萎缩区的体积;并提出双向障碍主要治疗方式是维持治疗、注意监测,减少复发次数等。

彭.png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

在介绍双相障碍抗抑郁药物使用的问题及治疗思考时,彭代辉教授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对治疗双相障碍的利弊,并对治疗双相障碍的策略给出了建议。

彭代辉教授谈到,当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抗抑郁药物单药和辅助心境稳定剂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抗抑郁药有一定诱导转相率,在双相 I 型中的转相率高于双相 II 型;对于中断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反复复发的患者、抑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1 个月)、急性抑郁发作或病情严重、非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缓解部分抑郁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带来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及过度镇静等问题;心境稳定剂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用药,其内在机制研究任重道远。」彭教授总结道。

杨.png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建中教授

杨建中教授分享了抑郁障碍的病因学及诊治进展。杨教授指出,作为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抑郁障碍存在复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神经生物学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多元化的发病机制一致,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的整合式治疗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虽然,治疗方式的多样结合性能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不过杨建中教授仍谈到,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未来仍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空间:如何通过对诸多病因及机制判断、生物学标记的甄别,选择更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杨教授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基于涵盖了个人基因组、蛋白质组、表型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医疗信息多重叠组合系统(人体 GIS)的数字化的个体医疗体系——个人健康云。

张.png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张云淑教授

张云淑教授介绍了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技术在精神科中的应用。目前精神障碍药物治疗中有效率约 50%,痊愈率约 30%,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多数精神科药物为患者带来治疗效应的同时,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方式,rTMS 在精神科中的应用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等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体验,并分析了 rTMS 技术治疗的新趋势。

张云淑教授提醒道,虽然多项实践已证明 rTMS 技术是安全的,但仍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高频 rTMS(>10 Hz)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特别对有癫痫家族史要慎重,但低频 rTMS(<8 Hz)则相对安全,有报道已用于癫痫病人。

胡少华教授在最后对各位教授的发言精要进行了总结,对于本次研讨会对于精神疾病各个方面的深入探讨表示非常赞赏。会议当天,杭州当地普降中到大雨,风雨交加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参会者学习的热情。线上线下的参会者们与专家们热烈互动,收获了颇多给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丁香播咖会议直播视频回放信息!点击此处进入浏览>>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