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理清:自杀预防最新进展

2017-01-16 20: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肖春风
字体大小
- |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美国2015年的死亡率创十年记录新高,这一结果与几种死亡风险因素致死率的增高有着密切关联,其中,自杀率的攀升为一大主导原因。实际上,以往十年来的记录提示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有很多关于退伍军人、美籍印第安人亦或是其他各类美籍当地居民的死亡报道,大量的报道使我们对该类话题几近淡漠。目前,对自杀预防的研究数量极少,难以适应当前降低死亡率的迫切情况。前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Tom Insel 指出,自杀预防方向的研究投资远远低于对其他死亡原因方向研究的资金投入。

数据显示,在自杀患者的大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接受过治疗干预的患者。约有45%死于自杀的患者死前一个月就疾病咨询过医师,在数个州开展的研究提示,约有20%的自杀者曾接受过公共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换言之,大多数自杀者近期均有过就诊史,然而,医师对他们采取的干预方案并未取得良好收效,最终无法成功防止患者自杀的发生。

时至今日,我们仍对自杀以及如何预防自杀发生欠缺深入了解,有限的研究也并未经积极整理以指导临床行为。对此,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 Hogan 博士总结了一些有高质量证据支持的自杀预防措施,并将成果发表在2016年11月 JAMA Psychiatry 中。

筛查评估

虽然,准确的自杀评估指证尚无法明确,一些风险因素仍可作为临床筛检自杀高危人群的主要依据,诸如精神疾病、药物滥用、精神淡漠以及精神创伤史均可有效筛检出自杀高危人群。Simon 学者及其搭档曾对以往搜集到的超过70000份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过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问卷第九项针对自杀意念的检测项目评分进而推测患者后期自杀可能性,然而该法科学度不高且引起较大争议,并不能成为筛检手段。日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针对自杀倾向的抑郁症筛查试验,小至社区诊所都应开展此类筛查活动以从源头处降低自杀率。

基于限制致死手段的安全计划

安全计划干预手段是与患者共同合作的一种医患合作式简易干预方案。尽管并未进行过正式的临床试验,这一方案已广泛应用于自杀风险高的患者的早期治疗中,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处更已正式批准该方案的应用。制定符合需求的安全方案重要模块之一是积极取得患者(其家人)的合作将一些自杀工具(如枪)及时移除并严格观察患者状态。

直接治疗

在常规治疗中,有时患者住院治疗中接受的治疗方案针对的并非患者病情发展主要驱动因素。自杀意念的出现往往是患者就诊住院的驱动因素,然而,这一因素时常为医师们所忽视,一些对症治疗的方案并不能有效快速地处理患者既有的自杀意念发展情况。这一情况必须得以改善,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患者自杀意念和其他不良心境的发展。

通讯支持

最有效干预自杀倾向患者病情发展的手段中尚有通讯支持,即在患者初次就诊后保持与患者通讯联系,通过与患者简单的谈话达到缓解患者病情发展的目的。

多方案在卫生系统中的融合

以上提及的各种方案相辅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名为“零自杀(Zero Suicide)”的护理模型已实现对这些方案的综合利用。在以往十年中,这一模型在底特律的福特健康中心得到实践,完美抑郁医疗护理(The Perfect Depression Care)通过观察接受精神治疗的患者(后期加入接受健康项目的患者)来评价效果。经过十年的观察测量,完美抑郁医疗护理方案可将自杀率降低80%左右,这也证实了综合性方案可有效预防自杀的发生。

临床建议

医药研究向来是一条崎岖的漫漫长路,无论对哪一类病症,我们都无法保证百分百的掌握,对自杀也同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才能渐渐揭开这些恼人病症的面纱,文中提及的若干方案也是如是形成的。针对自杀的预防,一线医师应十分注意对患者病情发展的积极掌握,通过主动应时的出击以及与患者的积极合作把握病情脉象,最终实现对患者病症的彻底清除。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林靖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