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症是一例在儿童群体中非常常见的病症,其患病率达到 1%~3%。目前,大便失禁症的病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有猜测认为精神问题应该在该病症的病情发展、恢复和治疗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来自土耳其科尼亚塞尔库克大学医学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科的 Türkoğlu 博士在 2015 年 10 月发表于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的文章中,介绍了几例治疗小儿多动症药物阿托西汀在大便失禁症的病例,结果显示取得良好疗效。
阿托西汀,作为一种去甲状腺素再吸收的抑制剂,是第一种经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小儿多动症的非兴奋性药物,其在治疗小儿多动症及诸如焦虑性障碍和大便失禁症等并发症的良好疗效已有详细记载。但关于其在治疗小儿多动症伴发大便失禁症的研究却极少,目前为止,只有一篇学术文献对此做了介绍。
案例一
患者,男,8 岁,精神测试发现该患者有极度活跃、脾气狂躁、冲动、注意力障碍以及记忆力弱等精神问题。在过去一年里,他一周出现 4 到 5 次大便失禁的情况。身体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智力测试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诊断为原发性大便失禁症。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判定患者伴有小儿多动症。
初期,给用丙咪嗪(3 mg/d)并采用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教育、如厕训练及调整日常作息时间。在长达两个月的疗程里,小儿多动症和大便失禁症的症状未得到改善。换用阿托西汀(10 mg/d),后期将剂量增至 25 mg/d,六周后,病人小儿多动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仅出现两次大便失禁现象,两个月后,病人耐受药物良好,症状持续改善。
案例二
患者,女,9 岁,因过去一年中每天都会出现污便就医。精神测试发现该患者有注意力障碍,身体检查未发现异常,智力测试结果正常。诊断为注意力缺乏型小儿多动症及继发性大便失禁症并伴有便秘、遗尿。因病人之前接受行为疗法并无效果,故给用阿托西汀(18 mg/d), 后期将剂量增加至 35 mg/d。在施用药物后,大便失禁症、遗尿和注意力障碍的症状迅速消失,在之后三个月的复查中未见复发。
案例三
患者,女,10 岁,因在校成绩一直很差、经常出现污便就医。精神测试发现病人有生长迟缓的症状,利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土耳其版)评测其 IQ 值低于 70,另外,患者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并且伴有学习障碍和社交障碍。身体检查并未发现病理异常。诊断为原发性小儿多动症并发便秘及慢性精神迟缓。
之前针对病人大便失禁症的行为治疗未见成效。尽管病人并不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设定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仍给用阿托西汀药物进行治疗(18 mg/d),后期将剂量增至 25 mg/d。在之后两个月的复查中,病人一周内仅出现一次大便失禁。
案例四
患者,男,10 岁,因在过去两年中每天都出现污便情况且无缓和迹象就医,据悉,两年前并无大便失禁病史。身体检查无病理异常。诊断为继发性大便失禁症。起初,采取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教育、如厕训练及调整日常作息时间,无改善。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并未发现病人与小儿多动症诊断标准吻合。给用阿托西汀(10 mg/d), 一周后提升剂量至 18 mg/d,一周后,症状消失,在之后三个月的复查中未见复发。
研究还发现患有大便失禁症的儿童大多伴有协调能力缺陷、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分裂行为和学校成绩差的情况,因此,大便失禁症可能和小儿多动症和大脑执行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
从这一方面来说,阿托西汀在大便失禁症的疗效可能与其在大脑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直接影响有关。总之,小儿多动症、大便失禁症和阿托西汀药物之间的神经生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潜在联系仍需之后长期的学术研究进行佐证和发掘。
Türkoğlu 博士同样指出,对于长期难以治愈的非器质性大便失禁症患者,临床医师可尝试改用阿托西汀药物治疗。